新增9所,這個一線城市,正在瘋狂建大學

一線的經濟,三四線的教育。

01

深圳高等教育有多弱?

在經濟方面,深圳可以說是中國實力最強的城市,因爲排在它前面的上海、北京,都是直轄市,和省份一個級別。

但是,它的高等教育卻與經濟實力嚴重不匹配。深圳素有“大學貧困市”之稱,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深圳高校都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以高校數量來看,四個一線城市中,北京擁有92所本專科院校,位居全國第一,廣州以84所排第二,上海以68所排第六。而深圳只有8所,排在第42名,不要說中西部的省會,就連中西部的保定(15所)、湘潭(14所)、桂林(14所)這些三線城市都不如。

如果看“雙一流”高校,深圳也只有1所,北京有34所,上海有15所,廣州也有7所,實力都位居全國前列。

再看大學生數量,深圳也處於墊底水平,僅有19萬,像廣州、鄭州、武漢等城市都突破了百萬。

深圳前身是寶安縣,1979年設立深圳市,並升格爲地級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隨後開啓了由一個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的蛻變過程。

然而,深圳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深圳大學在1983年就創立了,但是直到2010年,深圳僅有這一所本科院校,外加3所專科院校。

要知道1992年,深圳就躋身全國城市GDP前十強,1996年躋身前四強,成爲四個一線城市之一。如此強的經濟,深圳完全有實力發展高等教育,但似乎並沒有被重視。

高等教育發展不行,深圳只能搶人了。深圳的落戶門檻並不高,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專科生再加點積分,也能輕鬆落戶。因此,深圳成爲了全國搶人第一城,號稱大學生收割機。2010年-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700多萬,高居全國第一。而大學本科及以上人才,從83.3萬增長到258.1萬人,增速位居各大城市之首。

不過,如果想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都市,除了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還需要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軟實力”。

近10年來,深圳纔開始發力高等教育,大學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02

深圳瘋狂建大學

深圳補齊高等教育的短板,從2010年開始,這一年,南方科技大學正式籌建,由中國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擔任創校校長。

2018年,深圳技術大學獲得批准設立,成爲深圳本土第三所本科院校。2023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爲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意味着又多了一所本科院校。

除了本土誕生的高校,深圳還通過引入頂尖大學設立校區的方式,增加了幾所大學。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設立。2015年,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設立。2016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設立,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三方合作成立。201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設立。

也就是說,過去10年,深圳幾乎以1年1所的速度建大學,瘋狂追趕其他城市。不止如此,未來10年,深圳還將拼命建大學,目前已經獲悉的是將增加9所本科院校,分別是深圳理工大學、深圳海洋大學、深圳音樂學院、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香港大學深圳校區、暨南大學深圳校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

深圳理工大學正在推動“去籌”設立,校區將於2024年底完成竣工驗收,計劃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達到3000人。

今年7月,深圳海洋大學將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開始投入使用,將開展本、碩、博一體化教育,招生規模超過1萬人。

另外,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也將開建。而香港大學深圳校區、暨南大學深圳校區還在規劃前期。

9所院校中,本土誕生的有4所,4所是內地和香港頂尖高校設立校區,還有一所和北理莫斯科大學一樣,由天津大學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成立天津大學佐治亞理工深圳學院。

短短几年,就增加9所本科院校,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不愧是深圳速度,用不了多久,深圳就能躋身爲中國高等教育大市。

03

深圳必定會成爲教育強市

有人說教育事業非一日之功,各個城市的大學都有歷史底蘊的。深圳現在纔開始追趕,最多在數量上快速提升,在質量上長期還是會落後於四個直轄市和大多數省會。

實際上並非如此,早在1931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就表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以南方科技大學爲例,2010年籌建,2012年正式獲批成立,至今不過10年時間,但它已經躋身爲中國雙一流大學。在軟科2023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南方科技大學排在第33名,超過了重慶大學,東北大學等985高校,在廣東省內排第三,僅次於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之所以實力這麼強,原因就在於它有“大師”,創始校長是著名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前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這些年來,南方科技大學引進了國內外院士60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44人),國際會士68人,以及各類專家,優秀人才。

很多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比如第二任校長陳十一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流體力學專家,現任校長薛其坤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物理學家。

再比如正在建設的深圳海洋大學,對標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等國際一流高校,目標建設一所國際化、高水平的新型研究型海洋大學。深圳要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來深圳海洋大學必定會面向全球引入頂尖人才。

還有深圳理工大學,它是由中科院和深圳市共同舉辦,暫定的名字是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背靠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當然,請這麼多大師,也是要花錢的,而深圳最不缺的就是錢。2022年深圳教育支出951億,佔全市財政收入的1/5,排在全國第三,可以說是在重金投入。

一邊自建大學,一邊引入全國頂級高校,深圳正在瘋狂地建大學,預計用不了多久,深圳就將從經濟強市走向教育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