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院落地大連,愛爾眼科持續擴張

(圖源:愛爾眼科官網)

據企查查,4月24日,大連愛爾卓越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爲劉煉,註冊資本爲3000萬元,股東爲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市視銳醫療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愛爾眼科是民營眼科醫療龍頭,成立於2003年,2009年上市。

近日,龍灣區(高新區)創投引導子基金愛爾眼谷(溫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愛爾眼谷創投基金正式落地成立。該基金由龍灣國投攜手愛爾眼科、市國金公司、湘江公益基金等共同發起設立,基金規劃規模10億元,首期3億元,基金將依託於愛爾眼科這一上市企業的產業背景,重點圍繞“中國眼谷”這一產業集聚區特色,主要投向與眼科領域相關的上下游產業。

據愛爾眼科官網,截至2023年12月31日,愛爾眼科品牌醫院、眼科中心及診所在全球範圍內共有875家,其中中國內地744家。

作爲國內眼科醫療連鎖機構的龍頭企業,愛爾眼科以併購基金式的模式見長,通過不斷收購醫院來支撐業績。

據華夏時報2023年9月26日報道,繼當年1月擬出資4.7億元收購紹興愛爾等14家醫院部分股權後,愛爾眼科在2023年9月公佈了新一輪的併購方案,標的涉及19家位於全國各個地方的眼科醫院,收購總額爲8.6億元。

這並不是愛爾眼科擴張規模最大的一次,在2020年,愛爾眼科曾宣佈以18.71億元一次性完成30家眼科醫療機構的併購案。

以時間軸爲邏輯,通過梳理可以一窺愛爾眼科不同階段的發展節點。2013年以前,愛爾眼科盈利主要來源於核心醫院的業績,非核心醫院整體業績不佳,畢竟新成立的醫院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育期。2014年開始,愛爾眼科才逐步實現由局部盈利到整體成長的轉變,非前十大醫院淨利潤佔比從2013年的-14.1%增長至2017年的42.8%,逐漸成爲這家公司的業績增長引擎。

在愛爾眼科的發展編年史上,2014年是個重要的節點。這一年,愛爾眼科推出了“合夥人計劃”,同時啓動併購基金模式加快擴張速度。

2013之前,愛爾眼科體內自身孵化速度平均在每年6家左右,併購基金成立四年後則已擁有120家醫院。截至2016年底,愛爾眼科上市公司體內已有66家門店,體外擁有84家,是同時期行業排名第二的華廈眼科門店規模的3倍左右。

2017年上半年,愛爾眼科首次將併購基金旗下的9家醫院注入上市公司,這些體外醫院也開始成爲愛爾營收增長的主力。

對於醫療服務機構而言,單體機構的增長天花板明顯,持續性的業績增長往往離不開連鎖擴張。

憑藉產業併購基金,愛爾眼科不僅撬動了遠高於自身的資本來收穫一大批眼科標的,順利實現高速擴張,同時也再築了一道“防火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標的運營初期的虧損對上市公司產生影響。

截至2022年底,愛爾眼科擁有215家內地醫院,148家門診部,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已佈局118家,併購基金旗下有335家眼科機構,體內外醫院數量合計爲816家。

值得注意的是,醫療服務質量的把控涉及方方面面,異地擴張更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的過程,對於公司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

一位醫療服務行業資深從業者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實際經營中,連鎖擴張並非每家店都掙錢,甚至有些店一直在虧錢拖累整體業績,機構追求連鎖擴張的數量往往是出於背後資本方的要求”。

海通證券在路演中透露,儘管愛爾眼科發展規模遠超同類眼科機構,但在管理半徑不斷擴大的同時,其人力成本並未大幅上升,足可見其管理運營能力實力之穩健。

上述從業者表示,如果說分級診療解決了愛爾眼科發展中市場的問題,那麼產業基金和合夥人計劃就是解決了其錢和人的問題,愛爾眼科通過其“合夥人計劃”將標的機構的發展和人才管理綁定在一起。(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