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跳出意識形態框架 賴政府有聽到嗎?

行政院昨天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第一次顧問會議,院長卓榮泰致詞。 記者林俊良/攝影

行政院昨天召開經濟發展委員會第一次顧問會議,邀集半導體、資通訊業、金融、傳產、服務業、新創、創投等各領域事業代表達六十多人,產業界大老幾乎到齊;但是整天的會議與結論,卻看不到與臺灣政治、經濟及社會息息相關的中國大陸因素。少了兩岸這塊拼圖,賴政府的經發藍圖走得通?

昨天會議結論洋洋灑灑,舉凡維護臺灣AI科技主權及獨立性、發展大型語言模型、帶動百工百業及中小微企業AI轉型、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淨零及數位轉型、研議制定薪資政策等,彷彿經過一個下午的討論,已經爲臺灣過去的產業經濟瓶頸找到了病竈,開出瞭解方。

然而,在上述之外,行政院似乎完全漠視影響臺灣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中國大陸因素;彷彿一切的討論,都可以再也不管每天侵門踏戶的共機共艦騷擾,憑着衆人討論的建言,就可完整擘畫臺灣未來數十年的發展藍圖。可是,臺灣的缺工、低薪,能排除兩岸因素?產業界心心念唸的AI藍海,中國大陸可能是競爭者、也可能是廣大市場,主事者可以完全排除兩岸的思考嗎?

賴清德、卓榮泰的政治好惡,昭然若揭,但身爲治國者,在訴諸「放眼世界」這樣的話術之外,如何能無視這個大到隨時影響臺灣社會各層面的鄰居?

臺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昨天演說提到,美國現在所有的政策討論都一分爲二,導致於所有人的思想都被框住,臺灣也有這種危險,因此不要把任何議題框在親中、親美,要充分討論讓臺灣強大的方法。劉德音語重心長,但當着卓榮泰面前沒說出口的是,要讓國家、產業強大,就不應、也不能被僵硬的意識形態框架限制,才能看得更高更遠。民進黨政府,看到這種高度與視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