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爭歷史話語權 先正視史實

中共欲加大力度掌握臺灣歷史話語權,但要客觀詮釋歷史,還是得先以史實爲本。圖爲在廣西圖書館舉辦的日據時期臺灣歷史圖文展。(中新社)

大陸正加強研究臺灣歷史,不過回顧近幾年中共高調紀念的幾個與中華民國有千絲萬縷的日子,時常讓臺灣有「被吃豆腐」、「整碗端走」之感。中共欲加大力度掌握臺灣歷史話語權,但要客觀詮釋歷史,還是得先以史實爲本。

義大利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即表達歷史是現在與過去的對話,能引起對現實的思索。所以如何詮釋歷史,與掌權者的立場有關。如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臺灣教的歷史視爲動亂,大陸則定性爲農民起義,給予較正面評價,因爲農民起義與中共起家方式雷同。

細數習近平上任以來曾高規格紀念的歷史事件或人物:2015年9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2016年11月紀念孫中山150週年誕辰,2017年1月將八年抗戰改爲十四年抗戰,同年2月紀念228事件70週年;2019年4月底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2020年10月紀念臺灣光復75週年,2021年10月則將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

在孫中山誕辰15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對孫中山創建的中華民國隻字不提,反而將革命與中共連接,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忠實的繼承者」;抗戰從八年延長爲十四年,則可加大對國民黨當年堅持「剿共」不抗日的批判,同時強化習近平稱中共是對日抗戰「中流砥柱」的說法。

五四運動100週年,習近平淡化了民主科學,強調「愛國主義」和黨的領導;又如228事件,民進黨的詮釋是外省人政權迫害本省人,以此激化省籍情結和催化臺獨歷史悲情;大陸則放在國共內戰的背景,國臺辦發言人曾指228事件是臺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正義行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新華社還指228事件是「愛國愛鄉運動」。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最近香港的教科書也有了調整,把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的描述,改成「中國國民黨」遷臺。

上述種種不一而足,但中共每一次對近代史的論斷,都可能把不主張臺獨的「中華民國派」,推得更遠一些。

歷史可以有不同觀點,但應該先釐清完整史實,而非選擇性忽略。習近平曾提出兩岸可「共享史料、共寫史書」,若大陸真有心要重視臺灣歷史研究,何不先從正視中華民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