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綠紀念823 難掩蓋忽略金馬的尷尬

國防部23日在金門舉辦八二三戰役勝利65週年公祭暨追思活動,現場莊嚴肅穆。(杜宜諳攝)

從民進黨過往的論述,金門與馬祖的定位向來是其主要軟肋,兩蔣時期,金馬作爲兩岸只有一中的反共灘頭堡,2008年兩岸開啓交流後,金馬成爲兩岸和平先行區,如今政府高舉抗中保臺,藉由紀念八二三砲戰,意圖在「去中華民國化」下,再度把金門包裝成反共先鋒,在兩岸局勢的更迭中,映照出金馬居民的無奈。

對當今民進黨政府而言,最大的難題與尷尬,就是如何處理從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仍「遺留」的政治財產,屬於福建省的金門與馬祖是一例,至今仍無法改名的「故宮博物院」也是一例,它們的存在,就證明臺灣與大陸的政治文化臍帶,一箇中國的象徵意涵,不符合以「中華民國臺灣」切割大陸的民進黨論述。

在此脈絡下,獨派與民進黨政治人物曾主張諸如:臺灣共和國領土不包括金門與馬祖,但是金馬人民也可透過公民投票加入臺灣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應遷去金門辦公;臺灣建國之後,金馬住民也公民投票,可以建立金馬聯邦共和國,也可分別獨立,或併入海峽任何一方等「金馬割棄論」,也就不足爲奇。

面對紀念八二三砲戰,民進黨的做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低調或視而不見,能躲就躲,另一種就是改變論述。蔡英文總統昨日上午主持八二三戰役勝利65週年追思祭悼典禮,她表示,如果沒有當年八二三的勝利,就沒有今日的臺灣。就這樣,中華民國在紀念八二三砲戰中消失,被轉化成臺灣。

毛澤東65年前決定砲打金門真正原因衆說紛紜,許多兩岸中共黨政歷史學家與後續解密文件指出,當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刻意漏掉金馬,美國當時也企圖說服國軍自金、馬撤軍,因此毛無意奪取金門,砲擊金門本身是政治戰略行動,「幫助國民黨守住金馬」,抑制臺獨力量與維繫兩岸的一中連結。

後來隨着1979年1月1日中共和美國建交,當天並通過《告臺灣同胞書》正式宣佈停止砲擊,主張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金門此後再無戰火,2008年後更被大陸游客擠爆,砲火聲轉換成和平鐘聲。

65年過去,如今中美對抗,民進黨扛起抗中保臺大旗,面對大多支持九二共識、兩岸一家人的金門居民,政府對於金廈大橋、金廈通電等提議,一律打回票,執政的民進黨不敢直接放棄中華民國的政治資產,也深知金門不可能切斷與大陸往來。金門人的有志難伸,對照的是政府的尷尬忽略,在去中反中的氛圍中,已經找不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