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經濟牌變色 兩岸關係恐走鋼索
大陸對臺軍演剛結束,商務部隨即啓動臺灣貿易壁壘調查,箇中既有經濟理由也有「政治味」。圖爲2022 TITAS臺北紡織展。(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對臺軍演剛結束,商務部隨即啓動臺灣貿易壁壘調查,箇中既有經濟理由也有「政治味」。一方面可能標誌大陸對臺經貿將一改過往優惠讓利,轉而強調「公事公辦」。另方面,民進黨昨正式提名賴清德參選總統,而調查結束時程可能落在明年大選投票前一天;難免讓人有「敲打」臺灣民衆的臆測。
經濟牌一直被北京視爲是拉攏或威逼臺灣的籌碼,從兩岸ECFA是否中斷爭論,到近年以各式理由禁止臺灣農漁產品輸陸,乃至貿易壁壘調查,無疑都讓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過去兩岸關係交好時,大陸對臺經貿總是左邊優惠、右邊讓利,給足臺灣不少甜頭。但就事論事,臺灣禁止大陸2000多項商品進口,是否全然合理公平,北京當然可以有所置疑,某個程度上也很難完全歸罪大陸,畢竟目前也僅止於調查階段而已。
不過,從近年來大陸屢禁臺灣農漁產品輸陸,加上此次貿易壁壘調查,可預見的是,北京未來對臺經貿交流,將傾向「照規定來」;過去那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模糊作法,將逐漸被「明算帳」所取代,讓利的空間也縮小。
再者,北京這次出招時間點,似乎很難說沒有「政治色彩」。首先,北京發佈調查時間,恰巧和民進黨提名賴清德角逐2024總統大位同一天,要外界不作刻意「洗臉」賴清德的聯想,恐怕很難。
進一步說,按大陸商務部公告說法是,「調查應在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這意味着調查可長可短,短點算是速戰速決,問題就出在明年1月12日,就落在臺灣大選投票前一天,也坐實政治介入的質疑。
遑論對北京來說,這時間點更是「進退皆宜」。若選舉結果不合他意,便可咬死臺灣設下貿易壁壘,順勢祭出懲罰教訓;反之,就是「虛驚一場」,這場貿易不公的戲碼「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然而,當大陸真正把經貿當成政治籌碼,兩岸關係將如同走鋼索、更加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