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核能退場過早 缺電惡夢無限輪迴

臺電7日召開「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新方案記者會」,臺電代董事長曾文生(中)、總經理王耀庭(右二)、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左二)、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員宋克義(左一)與臺電發言人專業總工程師吳進忠(右一)出席,說明協和電廠的最新改建方案與對環境影響的評估。(季志翔攝)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東移版圖

爲了讓四接環評過關,代理臺電董事長的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在記者會喊出「盼給能源轉型、電源開發一點立足之地」。語氣懇切,但又是誰造成北部這幾年來不斷陷入「缺電夢魘」,不斷讓社會承擔系統性停電風險,不正凸顯堅持非核家園,核能退場過早,新能源銜接不上的能源政策出問題嗎?

四接面臨地方反彈,臺電再度搬出如不建四接、協和無法油改氣,現在雙北一半地區,以及宜蘭、基隆在內的所謂「北東區」,只要機組出包、線路跳脫,就會陷入大規模停電警告。

但熟悉的話語,也發生在去年護藻礁三接公投前,政府不斷宣傳如蓋不成,北臺灣每年要缺137億度電,須由中部多燒煤替補。臺北鬆湖超高壓變電所卡關,政府也不時放出臺北東區有大停電危機的風聲,甚至威脅捷運汐東線恐都蓋不成。

根據早期臺電規畫,北東區的電力,要倚賴核四、核二、深澳、協和與和平五大電廠作爲骨幹。但是後來核四被封存、核二1號機提前除役,2號機明年也要除役,深澳停建,協和如今也遇到環保團體反對,唯一沒有爭議的僅剩民間臺泥的和平電廠。

爲讓四接過關,曾文生不但在去年環評專案小組審查,就以次長身分參與,對於環評委員指示,還親自帶臺電主管到可能替代地點評估,即使如此,他昨天在記者會上也無奈表示:「我們有時程壓力。」

電廠會老會舊,有退有進,這是正常,但「安全接軌」是政府責任。可如今,怎麼變成從深澳、三接、鬆湖到四接,每個案件都讓北東供電有「時間壓力」。

如今看來,沒有核四,北部核一、二也沒有延役的討論空間,這是壓力來源之一。少了這個重要緩衝劑,新建火力電廠又面臨生態衝擊的反對聲浪,讓北部缺電風險持續攀升。

別忘記,和平電廠是燒煤的,在場政策下,未來合約到期要不要繼續燒煤,即便改建燃氣機組也會面臨天然氣供應問題。這也意味着,縱使協和最後過關,北部缺電惡夢恐怕短期難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