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蔡英文的非核家園 將成賴清德包袱

2025非核家園期限逼近,蔡英文的非核勢必成爲賴清德的包袱,而非吸票機。圖爲核二廠外觀。(本報資料照片)

核能政策說法

能源安全一向是國安議題,尤其遇到選舉年,各政黨總統參選不得不陸續表態,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拋出「停機的核電機組維持緊急使用效能,以備不時之需」,雖被解讀民進黨「2025非核家園」神主牌鬆動,但賴清德曾讓核二2號機重新啓動,這次提前讓核能議題直接對決,不僅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更是「務實的政治工作者」。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呼籲,政府該順應趨勢,重啓核一、核二,因爲「非碳」纔是當前第一要務。童子賢是賴清德擔任黨主席後,聘任的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據瞭解,童的這番言論,一度引發蔡英文總統不悅,不過一個執政黨智庫副董事長的能源觀點,直接公開挑戰當今主政者,顯然賴清德在能源的態度上,比蔡英文更爲開放。

2017年閣揆林全時代,發生815大停電,引發重大民怨。9月賴清德上臺後,瞭解夏天電力吃緊的嚴重性,不能再重蹈覆轍,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親自領軍計算電夠不夠,所以即使面臨反核團體的反彈聲,仍讓核二廠2號機緊急啓動。

賴清德把能源兵推結論直球對決學生的問題,回答得快狠準,與其說有備而來,還不如說,那纔是賴清德真正心之所向;只是隨後引來府院澄清,蔡英文親上火線迴應環保團體,承諾「非核家園」政策不變後,賴清德才趨於保守的說,所謂的「極端緊急情況」,仍然需要與社會進行溝通對話,纔有辦法做最後的決定。

雖然政府在覈二廠2號機除役時,信誓旦旦掛保證,臺灣絕不會缺電,但是光電、風電的侷限性,還有延伸的黑金利益掛勾等複雜問題不少,2025非核家園期限逼近,蔡英文的非核勢必成爲賴清德的包袱,而非吸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