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演說未提非核家園 核能學者:打臉蔡政府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20日舉行,賴清德總統發表就職演說。(陳信翰攝)

賴清德總統選前提出「第2次能源轉型」,並訂出核電2026年歸零目標,昨天就職演說卻未提非核家園相關字句,核能學者分析,賴清德意識到政府過去能源政策有問題,纔在就職演說強調供電穩定,打臉蔡政府,臺灣整體用電需求將增加,續用核電才能解決供電不足問題,避免大停電再度發生。

賴清德選前提出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其中包含臺灣2026年可達成多元綠能佔比20%、燃煤佔比30%、天然氣發電佔比50%目標,意即核電2026年歸零,當選總統後,還表明欲加速地熱、氫能、生質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開發,昨日就職演說則未提非核家園,行政院長卓榮泰隨後卻強調,「將繼續發展綠能,但追求非核家園永遠是不可放棄的目標」。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近來停電事故,使賴清德意識到政府過去推動能源政策有問題,纔在就職演說強調供電穩定,已是明白打臉蔡政府,尤其稱要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並發展多元綠能,更隻字未提非核家園,相當於賴政府不排除使用核電。

葉宗洸也指出,《環境基本法》納入非核家園目標,卓榮泰當然強調非核家園是不可放棄的目標,但沒有訂出達成時間,代表非核家園「可能延後10年、20年才達成」,也是爲使用核能留下彈性空間。

他強調,因景氣回升,臺電預估今年夏天尖峰用電量將創歷史新高,代表臺灣未來整體用電需求將增加,但賴清德欲發展的海洋能、地熱及氫能,都無法阻止臺灣夏天大停電、分區輪流停電發生。

葉宗洸表示,海洋能與地熱技術尚未到位,需要5至6年時間才能發出可用的電力,氫能則必須透過其他能源的重組反應取得氫氣才能發電,如採燃燒發電會效率不彰,利用電池發電則使發電成本增加數倍,現正發展的光電與風電發電效率雖比氫能好,但不是能24小時發電的基載電力,續用核能發電纔是應付臺灣未來用電需求的最快解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則表示,賴清德跟隨蔡英文腳步推動第2次能源轉型並持續推動非核家園,樂觀其成,希望賴政府撐住,不要因爲產業界的壓力而改變立場;綠色和平表示,再生能源是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最重要途徑,臺灣應堅定、積極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並參考國際經濟加速綠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