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貝弗裡奇曲線 預告失業率將升高

自古以來,物理學家喜歡探索宇宙秘密,而經濟學家則致力於尋找經濟運行法則,1958年菲利普尋獲失業與通膨相互抵換的規律,畫出了菲利普曲線(Phillips curve),隨後歐肯發現GDP成長率失業率的反向關係,提出了歐肯法則(Okun's law),而爲解釋調降稅率可以增加稅收拉弗爾更神來一筆的繪出拉弗爾曲線 (Laffer curve)。

在這許多聞名世界的經濟法則、曲線之外,其實早在1940年,英國經濟學家貝弗裡奇(William Beveridge)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法則,貝弗裡奇發現失業率與缺工率呈現穩定的抵換關係,以失業率與缺工率二維座標平面標示,恰是一條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的曲線,此即貝弗裡奇曲線(Beveridge Curve)。

以貝弗裡奇曲線來檢視臺灣勞動市場,大致是相符的,以歷年8月資料觀察,98年全球金融海嘯製造業缺工率降至2.5%,失業率升至6%,次年景氣復甦,缺工率升至3.4%,失業率降至5%。隨着景氣循環,歷年雙率之間的變化,可說是如響斯應

今年下半年缺工率又下滑了,但我們的失業率迄11月仍是近18年同月最低,這是貝弗裡奇曲線失靈了嗎?恐怕未必,以半年的移動平均觀察,去年下半年失業率年減0.18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縮至0.09個百分點,近三個月更降至0.01個百分點,說明失業率幾乎已停止下降,未來半年極可能開始回升。

近來景氣降溫政府官員都會以失業率仍創新低來提振大家信心,然而失業率是景氣落後指標,對景氣反映較爲鈍化,這個提振信心的論述太過牽強,反觀從貝弗裡奇的角度來看,當局必須臨深履薄以爲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