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住院增 極端高溫恐加劇

炎夏之際民衆常因口渴增加水分攝取,或爲消暑食用高含水量的水果,心臟科醫師提醒,心臟衰竭患者遇到夏天須特別留意水腫問題,若攝取過量水分,嚴重時恐因肺積水必須送至急診。本報資料照片

據健保大數據研究顯示,全臺因心臟衰竭住院的患者十年內成長九倍。近期全臺氣溫升高,臺東縣昨出現四十度極端高溫,恐增加心衰竭患者風險。基隆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王兆弘表示,高齡化讓未來心衰竭患者會愈來愈多,而醫療的進步,意外導致心臟衰竭候選人愈來愈多,呼籲政府應比照國際,設「心臟衰竭照護導師」降低發生率。

「心臟衰竭人數持續上升,是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王兆弘表示,心臟衰竭平均發生年齡爲六十五歲,高齡化是患者增加的原因之一。過去受限醫療科技,心肌梗塞患者常到院前即死亡,但現在有緊急心導管等治療方式,醫師全日都可在導管室爲患者放支架通血管,大幅增加重症患者存活機率,但這羣人卻成了「心臟衰竭候選人」。

王兆弘說,臨牀觀察心臟衰竭就醫的患者,平均出院後半年內,約三至四成會再次因心衰竭入院,主因是患者未能改變生活習慣,控制三高危險因子,使心臟再次衰竭的機率變高。

王兆弘表示,心衰竭將是愈來愈普遍的長者疾病,且以失智長者爲主,但國內面對心衰竭的患者,僅有「一出問題就往醫院送」的方法因應,長照應該將心衰竭照顧納入其中。目前健保署的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PAC),雖可協助急性患者完成治療後前六個月的照護,但患者終究要回社區,醫師難進入社區提供患者細節的照護服務。

近年全球極端氣候明顯,王兆弘說,極端高溫也容易導致心臟衰竭。他認爲應設置「心臟衰竭照護導師」,幫助患者認識心衰竭的原因及改善生活型態,並提醒遇到水腫、呼吸喘等典型症狀時,應如何應對,才能防堵心衰竭患者日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