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篩檢 提早發現與治療

聖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佳靜提醒,就算新生兒篩檢未檢測問題,也要注意黃金髮育期的聽力狀況。圖/聖功醫院提供

據歐美地區統計,新生兒雙側重度、極重度聽損兒童佔比約千分之一,若加上輕度、中度及單側聽損佔比約千分之三,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民國101年起,爲設籍本國未滿三個月之新生兒全面施行聽力篩檢,以提早發現及早期介入治療,預防未來聽力損傷及語言發展遲緩與學習障礙。

高雄聖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蔡佳靜說明,新生兒出生後三至六個月是聽力發展的關鍵,因爲此時爲大腦發育的黃金期,需要透過聽覺刺激來建立正常的聽覺和語言功能。

提及哪些新生兒屬於高危險羣,蔡醫師指出,若嬰兒雙親或祖父母存在聽力問題、家族有遺傳性聽力疾病史、母親懷孕期間感染、出生體重小於1,500公克、出生時缺氧等情況,都有可能會增加嬰兒聽力障礙的風險。

造成聽力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先天性和後天性因素,其中先天性聽力障礙和遺傳性與孕期子宮內感染有關,常見感染如德國麻疹、梅毒、鉅細胞病毒等,而後天性聽力障礙造成原因有感染疾病、重擊、噪音、藥物等因素引起,如中耳炎、車禍撞擊、打耳光、鞭炮、不當使用耳毒性藥物等。

因此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家長鬚密切觀察孩子對聲音的迴應,如與幼兒說話時反應遲鈍、無法辨別聲音來源、不理解語意等,正常幼兒隨着年齡成長,語句應該從單字、單詞、短句、長句、抽象逐漸理解,並做出迴應。若出生後六個月內,大腦皮層細胞沒有透過外界聲音刺激與訓練,讓嬰兒習慣理解外部語言,其相關細胞將會挪用他途,日後將導致語言識別能力變差。

除了常見的聽力問題外,蔡醫師也指出,中耳炎是一種常見的耳部感染,尤其在幼兒和兒童中更爲常見,該疾病通常由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有時也可能是鼻過敏或其他原因造成,常見會引起耳朵疼痛、聽力受損和其他不適。

對於已經發現存在聽力障礙的兒童,蔡醫師強調早期介入至關重要,透過輔助設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聽覺和語言功能,從而提升其生活品質和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