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盪到谷底時 心理師:逃避不可恥 光明正大地逃吧!

身心都盪到谷底時,不用強逼自己即刻面對。心理建議:逃避不可恥 光明正大地逃吧!(示意圖/Shutterstock)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諮商心理師林仁廷著作《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中建議,當強大負能量帶來的低潮情緒來襲時,不需要強逼自己面對,「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他建議,等情緒平靜下來再思考人生道理就好,當下就讓自己逃避吧。以下是重點書摘

1.先接受小逃避——覺察身心分離的動作

先從小焦慮開始覺察。每個人平常都有身心分離的習慣動作,像是不自覺咬指甲、撕皮、摳傷身體……,這些小動作不是單純的習慣,都是短暫的身心分離。

主動覺察這些小動作出現的前因,有意識地小逃避,接受自己有時需要分神、放空,不想面對。意識上知道很重要,先從小地方開始覺察,往後遇到大的衝擊才懂怎麼反應

2.可以全員逃走,但必須設時限回來

人遭逢重大挫折時,「明天」頓時會失去意義,我曾因爲這樣而無法上班,臨時請假搭火車去一個從沒去過的小站,在站外小鎮沿大街走了一圈,找家攤販中餐,傍晚再坐車回去。一邊走路時候,一邊想着未來怎麼辦?人生之後要怎麼收拾?如果一切重頭又如何? 我甚至想搬去偏鄉農夫隱居。不過無論怎樣逃,我設好時限,晚上得搭車回去。

有位研究所同學失戀,他允許自己醉三天三夜,完全與外界失去聯繫,第四天就正常來上學,然後哭着說他被拋棄了

逃避時三十六計走爲上策,坦蕩蕩地逃,做什麼都行,那是種儀式,然後,要記得回來。

3.從逃避中找到真正的需求

若不允許逃避,反會啓動潛意識的防衛機制,當它盲目滿足內心渴望時,會像保齡球打出火雞一樣,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倒,然後等理智醒來收拾那些被打飛打爆的殘局

與其這樣,不如光明正大、坦蕩蕩的逃走吧。在逃走儀式裡讓能量宣泄,釋出空間大腦恢復理智,在逃走中的自言自語更能明白自己的需求爲何。面對真正想要的東西,想想自己還能做什麼,就會在生理、認知和情緒面都覺得「逃避已經夠了」,願意摸摸鼻子面對現實,儘可能解決困難。

知曉真正的需求後,可以照顧自己、定義自己,能調整注意力,過濾着讓營養有用的東西進來,在人際互動中有清楚的定位

逃避是緩和情緒的方式,真正欠的東西總是要還,仍要面對壓力與改變,但此刻先不要那麼緊繃,允許頹廢、墮落一下又何妨,休息過後就會有更清楚與更強大的能量,絕處逢生。

●逃離後再想辦法

先逃走,離開現場。逃走是種儀式,你會回來的,總是有辦法的。(編輯樑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