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周ETF聯接基金密集成立 發起式居多意味着什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2024年伊始,發起式基金成了公募發行市場上的“主角兒”。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1月1日—1月7日,全市場新成立了10只基金,其中,有8只爲ETF聯接基金,且均爲發起式產品;另外兩隻也是指數類產品。

同時,新成立基金主要來自頭部基金公司,易方達基金旗下產品在新成立基金中的佔比達到七成。

在新成立的ETF聯接基金中,有多隻跟蹤科技主題、滬港深相關指數的產品。

受訪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成立ETF聯接基金是爲了方便場外投資者投資相關的基金,順應自去年以來的ETF大發展勢頭。

對於近期新成立基金以發起式爲主,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羣航指出,每年的元旦與春節之間,1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發行檔期,在此期間讓相關基金快速成立,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發展策略。

密集成立

新年第一週,8只發起式ETF聯接基金先後成立,在2024年新成立基金中的佔比達到八成。

這8只發起式基金的發行規模均爲1000多萬元,除了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聯接A,其他7只均爲易方達基金旗下的產品。

具體看,1月4日—1月5日,易方達上證科創板成長聯接A、易方達中證滬港深500聯接A、易方達中證港股通中國100聯接A、易方達中證滬港深300聯接A、易方達中證100聯接A、易方達國證信息技術創新主題聯接A、易方達中證石化產業聯接A陸續成立。

上述8只ETF聯接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普遍較少。除了易方達科創板成長聯接A、華夏中證港股通內地金融聯接A,另外6只基金的有效認購戶數均不滿20人。

“近期發起式基金髮行的較多,與相關基金公司前期成立了較多ETF有關。”王羣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以發起式爲主,首先表明了基金公司對於這些產品的信心,其次是爲了快速讓產品成立,早日進入持續營銷狀態,方便投資者申購。

另有市場人士指出,當市場行情較弱時,基金公司往往會藉助發起式來保“成立”(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較低),以佈局看好的行業賽道。不過,發起式基金同樣面臨“5000萬元”清盤線的壓力,過去幾年,一些發起式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就清盤了。

另一方面,2023年,大中型基金公司加快佈局ETF聯接基金的趨勢已經顯現。這一趨勢有望在2024年得以延續。

除了上述已成立的ETF聯接基金,目前還有7只ETF聯接基金正在發行。

在王羣航看來,ETF聯接基金密集發行,將全力馳援股票市場。同時,對基金公司而言,也能夠儘快完整旗下基金的產品線。

“ETF是場內交易品種,聯接基金是場外交易品種,每隻ETF都會標配1只聯接基金,就是爲了方便場外投資者投資相關的基金,順應自去年以來的ETF大發展勢頭。”他進一步談道。

發行側重存差異

2024開年以來,股票市場仍以震盪行情爲主,投資者信心不足,爲基金髮行市場帶來壓力。

根據Wind統計數據,在上述2024年新成立的10只基金中,8只發起式基金的募集規模均爲1000多萬元;另外兩隻指數類產品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招商中證2000指數增強A的發行規模分別爲2.26億元、0.89億元。

新發基金不易,部分基金公司將注意力放在了“老基金”的持營上。

“目前我們着重在做老產品的持營。對於業績好的產品,也會做二次首發。雖然我們也重視新發,但現在的環境,只有頭部基金公司更容易發新產品。”華北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

所謂“二次首發”是指,基金公司會挑選出前期業績較好但份額增長較慢的基金,再次向客戶重點營銷。但銀行渠道也會篩選這類產品,通過評估後的基金才能獲得銀行渠道的重點營銷支持。

上述市場部人士透露,近期,一些頭部基金公司也在推動債基的“二次首發”。

值得一提的是,從歷史情況看,春節前的基金髮行市場通常會比較“冷清”。

王羣航指出,每年的元旦與春節之間,1個月多一點的時間,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發行檔期,在此期間讓相關基金快速成立,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發展策略。

他表示,不同品牌和實力的公司,有不同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