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危險了
不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這是牠們一貫的套路,只是沒想到連《新京報》的記者也逃不脫。
關於油罐車運食用油的事件,我寫了兩篇文章:近十年來最大的食品安全醜聞,觸目驚心,十九年來一直這麼幹的。
果不其然,有人公然在網絡上對勇敢的記者發出了威脅:
在網絡上,部分聲音正悄然興起,試圖對報道此事的媒體及記者進行不實的指責與詆譭:
首要誤導策略:他們聲稱這批大豆油並非用於食用,而是被工廠採購用於工業生產,進而指責新京報的報道爲無根據的謠言,指責其意圖誤導公衆,用心險惡。
具體而言,這些聲音援引了諸如“報道中涉及的某食用油收貨企業——河北物流集團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並未涵蓋食用油的分裝與零售”作爲論據。基於這一片面信息,他們武斷地推斷出“這批一級大豆油實爲工業用途,並未流入食品市場”,並據此全盤否定新京報的報道,指責其“造謠生事,刻意煽動輿論”,進而升級至對媒體從業者個人的惡意攻擊,稱“這些媒體人,良心何在,行爲可恥”。
然而,這種論斷忽略了幾個關鍵事實:首先,企業經營範圍的表述並不絕對等同於其實際業務活動的全部,可能存在跨領域合作或臨時性業務調整;其次,即使這批油最初目的爲工業用,也需進一步查證其最終流向,確保未違規進入食品鏈;最後,對媒體及記者的指責應基於全面、客觀的事實調查,而非僅憑片面信息就妄下結論,更不應進行人身攻擊。
一個特麼河北物流集團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壓根用不到什麼工業原料,該公司購這麼多油,究竟是幹什麼了?
在記者報道的另一條線索中,有細心的自媒體博主利用貨車軌跡追蹤技術,揭示了一輛貨車從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裝載食用油後,長途跋涉至陝西漢中勉縣,並在新力油脂有限公司的廠區內完成了卸貨過程。
進一步深挖發現,通過在線搜索,勉縣新力油脂有限公司在過往就劣跡斑斑。
該公司曾在2021年因生產經營抽檢不合格的菜籽油而受到了行政處罰。這一歷史問題不僅讓人對該公司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產生質疑,也促使公衆對這批從天津運來的食用油在該公司可能經歷的加工、儲存及再次銷售等環節保持高度警惕。
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勉縣新力油脂公司確實涉足食用油銷售領域,而這批“問題油”一旦流入市場,毫無疑問已被當地消費者購買,存在極高的食品安全風險,直接威脅到老百姓的餐桌安全。
對於這樣明顯的潛在危害,有人故意視而不見,甚至在官方調查尚未結束、涉事方尚未給出明確迴應之際,就急於向媒體和記者發起無端指責,這種行爲無疑顯露出其用心之險惡與不負責任。
有人批評新京報未繼續追蹤油品的最終買家,指責其報道存在選擇性,質疑其作爲媒體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
然而,這種批評忽略了新聞報道的複雜性和實際操作的侷限性。首先,新聞報道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倫理規範,不能隨意侵犯企業或個人隱私,也不能無限制地干擾司法調查。
其次,追蹤油品的最終流向往往需要跨部門、跨地區的協調合作,以及大量的時間和資源投入,這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未繼續追蹤”等同於“選擇性報道”或“不配當媒體”。
相反,我們應該看到新京報在揭露問題、引發關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同時,也期待相關監管部門能夠迅速介入,對涉事企業和油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確保食品安全,維護公衆利益。對於任何試圖通過抹黑媒體來轉移視線或逃避責任的行爲,我們都應予以譴責和抵制。
針對媒體報道中涉及的油罐車,有細心的自媒體博主通過查閱近半年的車輛軌跡數據,得益於大貨車普遍安裝的GPS系統,此類信息在合規範圍內是公開可查的,揭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象:
該油罐車頻繁往返於寧夏的“國能寧煤”與全國各地之間,主要承擔將煤制油運往不同目的地的任務。然而,在返程途中,該車卻選擇搭載食用油作爲“額外收入”,且卸貨地點多樣,包括但不限於河南遂平縣、陝西咸陽等地。
在這輛車送貨的名單裡,還有不少國有和知名大企業,這也是爲什麼新京報沒去查個水落石出的原因。
實話說,新京報敢於對“罐車運油”亂象進行調查,而不是和這些企業狼狽爲奸同流合污,已經超越了99%的官妹了。
某些國人和企業的無恥下賤,早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象。
直到今天,這羣畜生還在爲三鹿奶粉洗地,稱這是西方XX勢力的陰謀。
大家不要覺得這很荒謬。
歷史已經反覆證明,任何事情只要扯上西方XX勢力,只要扯上顛覆XX,就一定能徹底反轉,就一定能讓數以億計的pink們顱內高潮,高舉U型鎖。
調查“罐車運油”亂象,不僅得罪了中儲糧和匯福糧油、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及其相關企業、食用油生產企業、罐車運輸行業,更重要的是狠狠打了監管部門的臉。
毫無疑問,牠們組團報復的力量會非常巨大,牠們可以僱傭大量的水軍,二毛五(原來是五毛,現在不景氣已經降價了)對記者和新京報進行抹黑攻擊,可以僱傭專家進行闢謠,可以動用一切犬力刪文。
但是,我們所有有良知的人不能退縮。
我們要感謝新京報和記者韓福濤,是他的追蹤調查,再次掀開了長滿驅蟲散發惡臭的醬缸蓋,讓我們看到了真相。
如果連這樣秉持正義、勇於揭露真相的調查記者都要遭受無端的指責與污衊,那麼我不禁要問,那些發起攻擊的人,他們的道德底線究竟還能沉淪至何種地步?
調查記者這一職業,本已在時代的洪流中艱難前行,人員凋零,但仍有像韓福濤及其同事這樣的勇士,堅守着揭露黑幕、守護公正的初心,實屬難能可貴。
他們的最新報道,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精準地切開了社會的膿瘡,雖觸動了既得利益階層的奶酪,招致了強烈的反撲與痛恨,但正是這份勇氣與擔當,讓公衆得以窺見真相的一角,讓正義的陽光得以穿透陰霾。
面對隨之而來的污衊與謠言,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致敬上。當調查記者遭受不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成爲他們堅實的後盾,用我們的聲音爲他們正名,用我們的行動支持他們繼續前行。
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離不開調查記者的存在。他們不僅是信息的挖掘者,更是正義的守護者。
有人說,調查記者是最接近英雄的職業。然而,在現實的洪流中,他們往往孤立無援,承受着巨大的壓力與風險。
我們不能讓這份珍貴的堅持與理想,最終只換來流血、流汗與流淚的結局。讓我們攜手並肩,爲調查記者撐起一片天空,讓正義的聲音永遠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