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夏季達沃斯論壇:透視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

新華社大連6月27日電 題:夏季達沃斯論壇:透視人工智能發展新趨勢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任軍、鄒明仲、李明輝  以人工智能(AI)爲主題的分論壇密集展開,每場論壇座無虛席,嘉賓休息時仍在討論AI……在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上,AI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如何繼續賦能產業、促進增長?如何探尋人工智能行業裡的中國機遇?各國如何因地制宜科學治理?……來自國內外技術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對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風險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

深度賦能千行百業

“這世界有那麼多人,人羣裡敞着一扇門……”25日下午,“傳媒無極限: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媒體行業”分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播放了一首由AI模擬其聲線生成的歌曲。  郭毅可向觀衆介紹,用戶只需上載自己100秒的聲音樣本,這款生成式AI便可快速學習聲線特點,生成貼近用戶音色的歌聲,並自動修音,演唱目標歌曲。  “AI在藝術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大語言模型正在對人類文明產生影響。”郭毅可說。  泓谷(大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谷榮俊告訴記者,去年起,公司開始用AI開發兒童教育動漫產品、設計潮玩盲盒、製作元宇宙場景。  “AI對動漫行業的影響十分深遠。爲遊戲設計一張場景圖,之前需要一個月;人工智能和設計師協作,兩三天就可以完成。”谷榮俊說,對於動漫設計師而言,生成式AI是工具、協作者,甚至是靈感源泉。  位於大連國際會議中心一樓大廳的一處展臺,擺放着一款基於光熱探測技術和激光雷達測距的傳感器,以及檯燈、微波爐和花瓶。  “我們將傳感器嵌入多動症、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手錶,及其家中的牀頭櫃、咖啡機、冰箱等物品中,將傳感器蒐集的數據接入AI大模型。AI能深度學習患者的身體指標、生活習慣,更全面地跟蹤患者病情,並隨時向主治醫生反饋。”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機交互研究所副教授馬揚克·戈埃爾告訴記者。  除了監測患者情況,AI也在重塑製藥行業。  英矽智能首席科學家任峰表示,通過大數據和先進算法的結合,製藥企業可以更系統地識別與疾病相關的靶點,縮短新藥研發週期。“未來,AI有望精確預測蛋白質結構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而預測細胞、組織乃至整個機體的反應,這將爲藥物研發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尋找人工智能的中國機遇

尋找人工智能行業裡的中國機遇,成爲與會國內外嘉賓的關注焦點。  “這次來中國,我們希望看到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趨勢。”夏季達沃斯論壇聯席主席、盧旺達信息通信技術和創新部長波拉·因加比雷說。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擁有一大批使用智能設備的用戶。”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認爲,用戶產生的巨量數據成爲訓練人工智能的豐富“語料”,爲大模型產品不斷進步、迭代創新奠定基礎。  思科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黃志明說,今年4月,思科宣佈與香港數碼港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我們重視人工智能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這是未來業務發展的潛力源。”“小單快反的電商新模式下,我們爲服裝廠設計的AI系統化身經驗豐富的班組長,高效分配工人、機器和物料,提前規劃剪裁、車縫、質檢、後整等流程,提高生產效率。AI融入傳統產業鏈纔剛剛起步,還有很大想象空間。”飛榴科技首席執行官費翔告訴記者。  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力賽道,不僅在工廠裡,還在路面上。  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院長張亞勤表示,生成式AI驅動自動駕駛快速發展。未來,無人駕駛系統不僅是“好司機”,還將成爲“老司機”。  “在輔助駕駛領域,中國有最豐富、最大規模的應用場景。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發展,預計L2級別輔助駕駛會在三五年內大範圍普及。”嵐圖汽車首席執行官盧放表示。  Momenta公司首席執行官曹旭東認爲,人工智能產品的增長曲線起初緩慢,而當其水平接近人類時,會發生快速躍升。  “人工智能正在中國經濟中佔據日益重要的地位,爲各類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機遇。”國際政策諮詢公司Policy Nexu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天逸說,中國衆多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都能實現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之廣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

如何共同應對挑戰

AI的跨越式發展令人興奮,背後的能源挑戰也不容忽視。  26日下午,在“如何管理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預測:由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產生的巨大算力需求,到2035年,全球電力需求將比2010年預計的水平增長30%以上。  遠景科技集團董事長張雷認爲,“智”和“能”並非站在對立面,而是一場“雙向奔赴”——  隨着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範圍不斷佈局,綠色電力將爲人工智能的算力保駕護航。同時,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聰明的氣候大模型能更精確、長週期地預測天氣,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這一“超級大腦”可以實現風電、光伏、儲能及用能設施的高效管理和協同,優化未來能源系統的管理。“智”與“能”將相互促進。  如何彌合AI帶來的技術鴻溝、推動AI向善、因地制宜監管AI等議題,也受到與會嘉賓廣泛關注。  美世亞洲區總裁佩塔·拉蒂默表示,人工智能如果幫助一家公司的生產率提升30%,並不意味着其就業崗位會減少30%,因爲生產力的提高可以帶來更合理的分工。  與會人士認爲,招聘公司對求職者AI技能的要求大幅提高,但目前關於AI的教育培訓並未跟上,政府和高校需共同考慮如何應對這一錯配。“不能讓魚去爬樹,要對員工進行技能評估和培訓。”斯里蘭卡供水與地產基礎設施發展部長吉萬·通德曼說。德科集團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兼區域事務總裁伊恩·李表示,在技術不斷髮展的當下,職業技能重塑顯得尤爲重要,學習和獲得新技能應成爲終身課題。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政府的治理體系也要不斷推陳出新,針對具體場景制定規範,積累更多經驗,逐步形成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