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發廣泛關注,人工智能正在從專用智能邁向通用智能。本場講座的主講嘉賓是中國科協第十屆常務委員會組織建設專門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許澤瑋。他從人工智能的概念說起,又論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主要類型和應用領域,再到分析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以下是講座現場部分實錄。

我眼中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相關理論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六七十年代間,近期,以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產生,引發公衆關注和討論,甚至令很多人產生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替代的焦慮。

實際上大可不必。

面對AI的發展,公衆需要提升的是自身的技能,能夠熟練地使用AI或者藉助AI來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不是把AI當作對立面,要順應時代更好地去應用它。要相信AI,率先去擁抱AI、使用AI。終究有一天AI會與電腦出現一樣,將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商業模式、商業生態帶來變革式的創新,也如同當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出現一般,將成爲人類的“水、電、煤氣”一樣的最基礎的設施。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不僅能助推傳統產業創新,它也在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和發展。

當前階段AI的主要類型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生活中AI可以和金融、製造、教育、交通、健康、零售、服務業等相結合,爲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我國算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從目前算力規模來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已進入全球第一梯隊,位居世界第二。

人工智能產業鏈條硬件包括底層的芯片、算法、大數據、雲計算;軟件則涉及操作系統和在各領域的應用。總體而言在產業鏈中,越處於基礎和底層的技術,中國實力越弱,而越往應用端,中國實力越強。

國家也出臺了很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產業政策,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陣地。

歷年來兩會關注人工智能技術。早在2017年,“人工智能”就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幾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人工智能”。從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看,“人工智能”的表述各不相同,側面反映該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落地,從科技概念蝶變爲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

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居世界首位,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工業質檢、知識管理、自動駕駛、語音交互……人工智能應用正向縱深演進。

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累計發佈了200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個大模型產品獲批向公衆提供服務。其實,公衆能夠使用的大模型大多是通用型基座大模型,它們的本領不僅僅是寫詩作畫、解數學題、做PPT,它們更大的本領是賦能工業生產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我國特有的優勢,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如海量的人口,大量的互聯網用戶,消費端有廣泛的、多樣化的數據資源,全球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生產端有大量的高價值數據,超前佈局算力等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核心規模已達到5000億元。未來人工智能或將對全球GDP產生顯著拉動作用。中國到2030年預計將因人工智能實現高達7萬億美元的額外GDP增量,相當於2023年全年GDP的40%。中國成爲人工智能最受益的經濟體之一,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有29542家,中美人工智能企業數佔全球總數的近一半,美國有9914家,中國有4469家。

人工智能帶來衆多挑戰

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衆多機遇,但也面臨着多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涵蓋了技術、倫理、社會、經濟等多個領域。如敏感或隱私數據的獲取和共享問題;人工智能目前還難以實現泛化能力,即在不同的環境和場景中適應和學習新的知識和任務;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推理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電力,導致高昂的成本和環境影響。

據估計,訓練一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GPT-3需要消耗約300萬美元的電費,併產生約284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存在着語義鴻溝,即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期望和理解與人工智能的實際能力和行爲之間有着差距;人工智能往往缺乏可解釋性,即無法清楚地說明其內部的邏輯和原理,或者無法提供其決策和行爲的理由和證據;人工智能還難以保證其可靠性,即在不同的情況下保持其正確性和穩定性;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創建高度逼真的數字圖像和內容,這可能導致人們難以區分真實與虛假的信息。

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是一個重要關注點,包括錯誤和偏差、系統失控和濫用新技術等問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伴隨着大數據的收集,這引發了對個人隱私的侵犯問題,未經允許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可能違反了人們的隱私權。人工智能技術可能侵犯人權、違反隱私權,且在決策過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可解釋性,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在緊急情況下的決策可能引發倫理和法律上的爭議。個人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將變得更加普遍,由於人工智能技術只有少數人能訪問和控制這些技術,因此可能引發隱私和安全問題,人們可能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從而失去對手動思考和決策的能力。

綜上所述,人工智能的發展面臨着多方面的挑戰,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創新、倫理規範、政策引導等多種手段,推動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續、負責任地發展。

整理/王鵬

攝影/劉漢

活動簡介

“科技耀京城”系列講座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青年報社承辦的科學文化傳播活動。每場活動會走進一家書店,邀請一位科學界專家學者,介紹一個前沿科學領域,展現一項國家科技成就,完成一次科學精神的傳遞。

主講嘉賓

許澤瑋,中國科協第十屆常務委員會組織建設專門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第十三屆執行委員;91科技集團董事長、CEO;曾獲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第八批“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支持計劃領軍人才、“首都勞動獎章”、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等榮譽。

書店介紹

北京圖書大廈(工商註冊名稱:北京圖書大廈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發行集團旗下經營規模最大、圖書品種最全、最早實行信息化技術管理的旗艦書城。北京圖書大廈建成於1998年5月18日,位於長安街畔,地處西單繁華商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被稱爲北京市文化“地標性”建築。大廈經營面積1.6萬平方米,全品種經營圖書、音像製品30餘萬種,是北京第一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圖書發行企業,其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的銷售業績和經營規模使北京圖書大廈堪稱全國“第一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