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輕症也可能有後遺症 研究曝這類人風險最大

瑞士研究發現,染新冠期間特定抗體濃度較低的患者,以及氣喘患者,出現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的風險較大。(示意圖/shutterstock)

不論輕症、重症,許多新冠患者在康復後,仍舊持續出現呼吸短促、胸悶、極度疲勞、注意力及記憶力下降、腦霧等長達數月的後遺症,統稱爲「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目前仍不清楚這些後遺症出現的確切原因,不過瑞士研究發現,染疫期間特定抗體濃度較低的患者,以及氣喘患者,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較大。

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瑞士蘇黎世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的研究團隊25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研究人員招聘175名新冠患者及40名健康成人作爲控制組,並且持續追蹤123名患者後續狀況長達6個月、50名患者長達一年,同時採集他們的血清樣本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後續出現新冠長期症狀的患者,血清裡測到的IgM抗體及IgG3抗體濃度較其他患者低。當患者染上新冠,IgM抗體是體內最早、最快出現免疫反應的抗體,後續纔會再產生IgG抗體,提供人體較長期的保護。

臺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先前曾表示,患者約在染疫後1至2周出現IgM抗體,隨着病毒清除,IgM抗體濃度會遞減,之後再產生IgG抗體,IgG抗體能在體內停留長達數月。因此如果民衆體內驗出IgM抗體,通常代表處於感染初期,屬於正在感染或近期感染;IgG抗體檢測如果呈現陽性,代表曾經感染,處於染疫恢復期或後期。

瑞士研究團隊將這項抗體特徵與年齡、是否有氣喘、以及相關症狀細節相結合,得出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評分,後續額外對395名新冠患者測試這份評分表。

研究第一作者切維亞(Carlo Cervia)指出,這份測試沒辦法預期一個健康成人患上新冠長期症狀的風險,唯有染疫再合併參考相關症狀才能預估,不過整體而言,針對患有氣喘、且IgM抗體及IgG3抗體濃度較低的新冠患者,可以預先假設他們的風險較高。

研究結果預期能鼓勵氣喘患者接種疫苗,以預防出現新冠長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