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復仍咳不停好痛苦 中醫推「新冠止咳一號」逾400人一週內改善

「新冠止咳一號」,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記者賴昀岫/攝影

不少人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數週,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由麻黃、杏仁、紫蘇葉10餘種藥材組成,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提供治療的另一個選擇。

俗話說,「醫師驚治嗽,土水驚抓漏」,代表咳嗽的治療對臨牀醫師而言是一大挑戰,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王健豪指出,咳嗽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的突發性症狀,咳嗽由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異物、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引起。

王健豪說,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中醫治療咳嗽採順勢而爲、辨證論治,不以止咳爲主而是強調五臟六腑的平衡,着重於每個患者的證型,個人化治療。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精準醫療建構小組主任委員林展弘表示,許多康復的病患仍受咳嗽後遺症困擾,小組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

林展弘說,小組在2023年4月1日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由麻黃、杏仁、紫蘇葉、麥門冬、桑葉、枇杷葉、石膏、黨蔘、紅棗、甘草、浙貝母等藥材組成,臨牀應用能夠消炎,排痰,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促進肺泡血循環,增強肺換氣功能,主治感冒、流感、氣管炎、支氣管炎、聲音沙啞、百日咳等疾病。

林展弘表示,執行上是到中醫門診每週至少1診次,排除條件爲病毒感染引發咳嗽的急性期實證、胃食道逆流、藥物引起等,以及服藥後出現心悸或小便困難者,截至去年10月6日,共有19位醫師參與臨牀治療,共治療428人次,在一週內即對新冠肺炎後期病患的症狀,展現顯著治療效果。

咳嗽的中醫臨牀治療、保健與衛教方面,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說,「哮喘」是外感及痰溼所引發,外感可透過藥物袪風、解表;痰溼涉及肺、脾虛弱導致痰溼蘊結,要注意平日調理肺脾,像是夏日三伏貼、補益肺、腎,溫陽驅寒,可增強免疫力,中醫將慢性支氣管炎根據疾病特性分屬在咳嗽、痰飲及喘的病症治療裡,根據病人咳嗽的聲音及頻率,或是痰的色澤及稠度變化,再結合中醫獨有的脈象、舌象,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陳博淵進一步指出,肺氣腫屬於中醫喘症範圍,臨牀診治分爲病位主要在肺、脾、腎,嚴重者涉及到心,常用補氣的藥物如五味子、黃耆、黨蔘、麥門冬等,若咳嗽喘明顯會加上化痰平喘藥物如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防風、杏仁等。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圖/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