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超額死亡率偏高 何美鄉質疑投藥太慢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13日指出,國內超額死亡率頗高,這和抗病毒藥物介入太慢可能有關。(本報資料照片)

本土新冠疫情昨新增6435例,創下自去年4月26日,相隔321天以來新低紀錄。隨着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着手研議降級,但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13日指出,國內超額死亡率頗高,這和抗病毒藥物介入太慢可能有關,且政府沒有足夠證據顯示臺灣已處在低死亡率,建議未來每週或每月針對死亡數透明揭露。

昨新增6435例本土病例、142例境外移入、37例死亡。新冠輕症免通報隔離措施預計20日上路,衛福部長薛瑞元昨表示,相關治療費用原則上會迴歸健保,但口服抗病毒藥物等費用,短時間內還是維持公費給付。

立法院厚生會等昨舉辦「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衛福部過去曾將高血壓患者列爲口服抗病毒藥的適應症,但後來以美國CDC將高血壓從危險因子中移除爲由取消。最新研究指出,未滿40歲的高血壓患者,在罹患新冠後的重症率比非高血壓族羣高出許多,顯見新版治療指引應進行修正。

臺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也指出,雖然國內已將肥胖列爲口服抗病毒藥的開立標準之一,但其採用的標準得滿足BMI大於30的條件,而美國現已將數值下修至25,考量我國肥胖人口越來越多,應一併進行修正。

何美鄉則表示,從流行病學的監測結果來看,我國超額死亡率頗高,她雖不信臺灣超額死亡率有這麼高,但現在政府卻沒有足夠證據說服國人,臺灣現已處在低死亡率的感染中。她質疑,超額死亡率偏高讓人納悶是否與口服抗病毒藥物介入太晚有關,呼籲疾管署應比照英國模式,以每週提出各式佐證數據證明,並進行可預防死亡和重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