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術後接受呼吸運動指導 訓練3個月56.3%恢復正常

臺大雲林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卓逸表示,國外團隊甚至發現開胸或開腹手術都多少會影響心肺功能,建議病患病情定後要做「心肺復健」。(周麗蘭攝)

「復健」一詞很多人聯想到恢復手、腳四肢功能,其實很多心肺手術後的病患耐力差、易倦怠、活動易喘,也需積極的呼吸運動指導,繼而降低疾病復發機率。臺大雲林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卓逸說,國外團隊甚至發現開胸或開腹手術都多少會影響心肺功能,建議病患病情定後要做「心肺復健」。

林卓逸表示,心肺復健3大核心是「有氧訓練」、「肌力訓練」、「伸展運動」,臺大雲林分院心肺復健中心早期只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做心肺復健,服務範圍擴大到肺癌術後、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竭、冠狀動脈心臟病等。

林卓逸說,臨牀上發現剛開完刀還未接受心肺復健的病患,3.1%是心肺功能重度受限等級、37.5%是中度受限、46.6%是輕度受限,只有18.8%是正常。

經過心肺復健門診積極的訓練3個月後,正常的比例提升到56.3%、輕度受限是31.3%,中重度者下降到只有12.5%,訓練時間不長但可以有效率改善體耐力及心肺功能。

林卓逸解釋,所謂「體力差」、「心肺功能差」是以尖峰攝氧量爲依據,透過分析呼吸可以看出氧氣的代謝效率,對應年齡、性別就可得出一個分數。

林卓逸表示,運動是一個非藥物的治療,對於血管、自律神經、抗發炎及代謝均有多種好處,也可改善循環、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減少發炎激素產生、避免產生心律不整及猝死。心肺復健第一步要做危險評估與分級,之後進行密集續練,健保給付36次訓練。

最近十分風行「超慢跑」是否也有運動效果?林卓逸表示,超慢跑是低強度運動,持之以恆還是有一些效應,中老年族羣運動時最怕骨關節受傷,超慢跑是相對緩和,重點是要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