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結構和信貸環境將繼續跟隨政策導向調整

“在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將不再依賴‘房地產+土地財政’的刺激,轉向爲以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產業、先進製造業等爲支柱的新增長模式。”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馬勇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新的增長模式下,銀行的信貸結構將會進行相應的調整。

新發展格局下,金融業存在哪些亟須解決的金融風險?政府債券融資回落、城投和地產兩類融資大戶融資受限,面對如此形勢如何促進信貸的投放?馬勇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宏觀各部門的槓桿水平

已趨於穩定

南都: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國內金融業經過一段時期的高速發展,產生和積累了一定的金融風險。請問目前國內金融業在宏觀和微觀層面分別存在哪些方面的風險?

馬勇:從宏觀方面來看,經過過去幾年相關部門的持續艱苦努力,國民經濟主要部門的槓桿攀升較快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最近兩年宏觀各部門的槓桿水平已經趨於穩定,宏觀上的金融風險處於可控、可防和可降的良性趨好狀態。目前,宏觀方面尚存的潛在風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內部風險源來看,房地產泡沫和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消化;二是從外部風險源來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背景下,由資本流動和預期傳導所導致的金融市場波動值得警惕。

從微觀方面來看,潛在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部分企業的債務風險,主要表現爲一些企業的槓桿率較高,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下降,導致這些企業的潛在違約風險上升;二是部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主要涉及部分存量房地產貸款和地方平臺貸款,以及受疫情影響的部分延後風險等;三是互聯網領域的各種金融欺詐和違法違規風險,例如“股市黑嘴”、股票“殺豬羣”等違法行爲和部分互聯網公司在涉足金融業務上的無序擴張問題等。

南都:去年12月11日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目前我國的存量風險與增量風險分別有哪些?

馬勇:目前我國的存量風險主要包括三大塊:一是房地產相關風險,由於房地產貸款佔銀行業貸款比例相對較高,同時還有一些資金通過債券、股本、信託等形式進入房地產行業,因此,房地產相關風險的消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二是部分企業的債務風險,從統計數據來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率大約佔到宏觀槓桿率的60%左右。在債務比較高的情況下,外部衝擊容易導致流動性問題和債務違約;三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主要表現爲地方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的存量債務有待進一步消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國家最近幾年堅持不懈的“去槓桿”政策引導下,上述風險都得了較好控制,並且正在持續穩步化解。

在增量風險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各種新型潛在風險,主要表現爲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類金融領域,開展跨界經營,但其中一些業務的風險性質尚待進一步觀察;二是資本在一些領域的無序擴張所導致的壟斷風險和對市場機制的潛在損害,這可能阻礙公平競爭,妨害社會公平,並在長期中損害市場效率;三是互聯網領域各種花樣翻新的欺詐、非法集資和非法投資等問題,例如各種欺騙性的投資諮詢和理財顧問,組建各種非法營銷和薦股的微信羣等。

南都:目前國內金融市場的風險是否仍主要來自信用風險?金融機構面臨的信用風險呈現出哪些特徵?

馬勇:金融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等,上述風險在不同時期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現。我國目前的融資結構仍以債務融資爲主,間接融資的佔比比較高,因此對信用風險的反應相對更爲敏感。

從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信用風險特徵來看,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從機構角度來看,較之大型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由於業務範圍相對更窄、貸款和風險的集中度較高,加之部分中小金融機構前些年在業務擴張和經營模式上比較激進,導致中小銀行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要明顯高於大型銀行;二是從業務角度來看,部分金融機構在房地產貸款和地方平臺貸款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敞口,如果不能採取更加積極穩妥的轉型策略,可能會面臨相對更大的潛在信用風險。

南都: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方面仍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針對上述的諸多風險問題,金融監管層面應做出哪些調整和改進?

馬勇:近年來,有關部門在金融監管上的努力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積極成效,但面對日益複雜的金融風險,金融監管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從宏觀上來看,宏觀審慎管理在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方面,還需要更加豐富的工具和手段,以更好地應對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進程中暴露的各種新風險,例如大型互聯網公司涉足金融業務所導致的“大而不能倒”問題以及資本在一些金融領域的無序擴張等問題。從微觀上來看,金融科技的監管還有待探索出更加成熟的方法和體系,以更加有效地應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潛在壟斷風險以及監管套利等,同時,某些領域的投資者保護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針對各種“割韭菜”、“帶節奏”、“股市黑嘴”等亂象,以及個人信息違規收集、販賣和使用等違法違規行爲,應持續深入地開展常態化的監管和治理。

經濟增長將不再依賴

“房地產+土地政策”

南都:近期央行公佈了8月信貸及社融數據,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信貸數據反映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變化?如何理解數據背後的銀行業信貸發展環境?釋放了哪些信號?

馬勇:首先,從宏觀上看待信貸問題,主要是看大的週期和趨勢,而不是侷限在一兩個月的數據變化上。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結合目前“跨週期”的調節思路,貨幣政策會充分考慮政策銜接和經濟增長的統籌問題。8月份的信貸及社融數據也反映出,貨幣供給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合理充裕狀態,社融數據中偏低的主要是房地產相關貸款以及城投和基建項目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這也是風險防控、經濟轉型和高質量增長的一種政策反映。

總體來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基於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大局,信貸結構和信貸環境將繼續跟隨政策導向進行調整,優先加大對戰略性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以及“三農”、中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而對房地產和城投項目等的投融資將維持在適度範圍。

南都:從總體來看,政府債券融資回落、城投和地產兩類融資大戶融資受限,請問這種形勢對我國經濟增長模式、銀行業信貸投放模式等方面釋放出哪些信號?

馬勇:在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將不再依賴“房地產+土地財政”的刺激,轉向爲以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產業、先進製造業等爲支柱的新增長模式。在穩定宏觀槓桿率、持續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的背景下,銀行業的信貸投放也將難以複製以往的模式。風險防控、經濟轉型和高質量增長的政策導向,必然要求銀行的信貸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

銀行信貸需重點支持

科創、三農等領域

南都:央行年中工作會議新增“引導貸款合理增長”的提法。但目前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在房貸、經營貸、消費貸等方面的資金投放有限,而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擴張難以完全填補房地產和城投的信貸收縮。請問在現有條件下,金融業需要通過哪些手段促進信貸的投放?銀行信貸需要重點投放在哪些領域?

馬勇:金融機構在促進信貸投放的主要手段方面,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一是在宏觀層面上,要把握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導向,找準趨勢性的戰略定位,確保方向不偏;二是在中觀層面上,要積極關注和研究新興產業和企業的發展,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導向和相關優勢產業,從中選擇和培育優先支持的領域和企業;三是在微觀層面上,要主動創新信貸模式,針對不同領域和產業特點的企業和項目,針對性地開發信貸投放、風險管理和金融服務的新方法、新模式,包括積極運用各種金融科技手段,更加有效地篩選客戶和監測風險,從而實現風險可控基礎上的積極信貸投放。

在信貸重點投放的領域選擇上,圍繞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兩大基本背景,銀行信貸需要重點支持以下領域:一是國家政策支持,具有明確發展前景的綠色產業、高科技產業,主要包括對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以及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綠色發展領域的金融支持;二是關係國計民生和社會和諧發展的產業和企業,主要包括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三農”、扶貧等領域提供普惠性、持續性的信貸支持。

採寫:南都記者 陳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