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生態工法求環境共存 4年減碳2100公噸

新北市府近年積極推動永續工法,農業局從2019年起採用生態工法,運用在改善溪流護岸、災害復建工程,4年來成功減碳約2100公噸。(農業局提供)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新北市府近年積極推動永續工法,農業局從2019年起採用生態工法,生態工法目前主要運用在改善溪流護岸、災害復建工程,運用就地取材方式,減少混凝土的使用量,4年來成功減碳約2100公噸。農業局表示,今年也將持續辦理溪流生態工法改善,預計可再減碳400公噸。

農業局表示,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爲「投資我們的星球」,市府在改善溪流護岸、災害復建工程,採取永續政策落實低碳轉型,提倡整治工程與環境共存,並致力於工程友善環境,長期推動生態整治,優先採用生態工法,導入減輕、縮小、迴避、補償設計原則,同時考量周圍環境,保護原有生態。

「三峽熊空橋下游野溪護岸維護工程」就是經典生態工程之一,由於該處河道束縮較狹窄,豪大雨溪水暴漲可能會沖刷溪岸,導致熊空橋下游既有護岸被掏空損壞,爲達到生態減碳、友善環境目標,市府利用天然石材砌出緩坡式砌石護岸和拱型砌石固牀工,減少水泥用量,使建設具防災能力,也能促進永續減碳。

農業局指出,市府在施工期間也進行生態調查,發現臺灣藍鵲、鉛色水鶇、白尾鴝等保育類動物,還有斯文豪氏赤蛙、梭德氏赤蛙、褐樹蛙等臺灣特有種,因此也在溪中保有大石、溪岸大樹,減輕擾動,縮小施工範圍,補強、整治左岸崩塌,維持右岸天然巖盤,降低固牀工、護岸高度及坡度,使生物通行不受阻,完工後也能迅速恢復自然環境。

農業局表示,市府的生態工法曾榮獲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環境文化類的「卓越獎」,該工程經統計可減碳約38公噸。

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說,爲了減少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讓工程與環境共存,兼顧人文發展與自然生態,市府會長期推動砌石生態工法,以安全爲前提,減少水泥使用,同時考量動物棲息特性,達成安全與生態兼顧之目的,另外也會考量景觀美感設計,營造人與自然共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