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報丨小米2025年將推出自研3nm SoC芯片,挑戰高通市場地位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業
歡迎各位客官關注、轉發
每日芯報
1127期
❶小米2025年將推出自研3nm SoC芯片,挑戰高通市場地位
小米計劃於2025年正式發佈自研的3nm SoC芯片,此舉可能改變安卓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長期以來,小米等安卓手機制造商主要依賴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然而,小米的自研芯片將有助於提高其自給自足能力,並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據悉,小米已經完成首款3nm芯片的流片,並準備在2025年量產。這一決策標誌着小米在半導體領域的重大投資,也是中國減少對外部技術依賴的一部分。此外,小米還計劃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專注於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改進和芯片等核心技術。(愛集微)
❷順豐“豐翼方舟150”量產無人機亮相,載重50公斤續航20公里
11月27日,順豐展示了其最新研發的“豐翼方舟150”量產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具備50公斤的載重能力和20公里的航程,能夠在偏遠山區、島嶼等複雜地形中高效運行,特別是在同城即時配送物流場景中表現卓越。採用先進的多旋翼設計,確保了飛行的穩定性和效率,不僅加強了順豐立體化物流網絡,還在特色經濟和應急救援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快科技)
❸耀宇視芯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XR空間計算芯片製造商耀宇視芯日前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投資由國晨創投領投(國晨爲達晨財智旗下基金),跟投方包括億泓投資(億道信息子公司)、Rokid、敦鴻資產及老股東星納赫。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一代芯片的量產,以及二代芯片的前期投入,涵蓋IP採購與算法設計。(科創版日報)
❹臺積電高雄2納米廠舉行裝機儀式,蘋果、AMD有望成爲首批客戶
臺積電位於高雄的2納米新廠於11月26日舉行了設備進機典禮,創下三項紀錄:一是臺積電在高雄的首座12英寸廠開始裝機;二是進機時間比預期提前了超過半年;三是高雄廠量產後將與新竹寶山2納米廠形成南北生產鏈,預計蘋果、AMD等大廠將成爲首批客戶。臺積電的這一動作標誌着其正式從建廠階段轉向生產階段,預計將推動南臺灣高科技產業鏈的成熟發展。臺積電對2納米制程的需求持樂觀態度,預計其產能將超過3納米。此外,臺積電在高雄的至少五個建廠計劃也將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愛集微)
海外要聞
❶ 蘋果自研5G基帶性能不及高通,iPhone信號問題仍無解
據The Information報告,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7 Air將配備蘋果自研的5G基帶,這是繼iPhone SE 4之後第二款使用蘋果自研5G基帶的手機。然而,據爆料,這款自研5G基帶在性能上不及高通的基帶,其峰值速度較低,蜂窩網絡連接能力略不可靠,並且不支持5G毫米波。自2019年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調制解調器業務以來,蘋果一直在努力研發自己的基帶,以期擺脫對高通的依賴。(快科技)
❷ 英特爾成都封裝測試基地擴容,將新增服務器芯片產能
11月26日,英特爾高級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稱,擴容成都封裝測試基地。一是新增服務器芯片產能,使成都封裝測試基地能覆蓋從客戶端到服務器芯片各類產品,廣泛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並大幅縮短響應客戶的時間,提升供應鏈的韌性;二是設立一站式客戶解決方案中心,打造一個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全方位平臺。這兩項建設將加速本地產業鏈配套,加大並深化對中國客戶的支持。(36氪)
❸ Neuralink獲准測試機械臂
Neuralink宣佈,公司已獲准測試通過腦機接口(BCI)技術控制機械臂的可能性,並將這項新研究名爲“CONVOY”。其在X平臺上發文稱:“我們很高興地宣佈,新一輪的可行性試驗已經獲批並啓動,目標是利用N1植入設備將腦機接口(BCI)的控制擴展到研究性輔助機械臂上。這不僅是恢復數字自由的重要第一步,也是恢復身體自由的重要第一步。”(每經網)
本公衆號所刊發稿件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用於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回覆,我們收到信息後會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