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者言】鍾玲/傳奇——鍾玲短篇小說集《修行的女人》(九歌出版)

《修行的女人》書影。(圖/九歌提供)

這本《修行的女人》是短篇小說集,描寫中國佛教古今多位比丘尼艱苦卓絕的修行故事,還收入一篇當代女子投入修習道家的傳奇故事。第一輯「比丘尼傳奇:西晉到清朝」由四世紀初的西晉到1911年清朝結束,古代的比丘尼共寫了十八位(淨撿、僧果、僧敬、明感、僧猛、曇暉、善妙、智仙、尼總持、無盡藏、妙寂、勤超、舍藍藍、晴晴、慧堅、心聞、傳慧、了定);第二輯「比丘尼傳奇:1911到2023」由民國初年寫到當代,現當代比丘尼共撰寫七位(曉雲、隆迅、銀娣、德晴、德專、道圓、覺誠)。在中國比丘尼系列之後,我附上兩千五百年前佛陀收的第一位比丘尼弟子大愛道的故事;第三輯「山中學道傳奇」撰寫1990年代一位女子到臺灣的山中學習道家修煉的故事。

以上二十七位修行女人的故事,其中只有一篇「雪霽」全屬虛構。有三篇我懷疑它們的起源,傳說成分大於歷史成分:〈尼總持:達摩祖師的女弟子〉、〈妙寂尼師:復仇記〉和〈被和尚背過山溪的女人及外一章〉。其他二十三位女主角,都有歷史上真實人物的事蹟作爲根據,但因爲屬小說體,所以每篇都有虛構的成分,只是古代比丘尼的生平資料少,故虛構的成分多;現代的修行女人資料比較多,故虛構的成分很少。

我興起寫比丘尼故事的一念生於2020年四月,那時剛寫完《餘響入霜鍾:禪宗祖師傳奇》,驚覺整本書寫的都是男衆比丘的故事,主角寫了十三位禪宗祖師,都是男性。全書只有三位女性,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達摩祖師的女弟子尼總持、跟六祖惠能討論《涅槃經》的無盡藏、指點黃檗希運的老太太。那歷史上中土的比丘尼都去了哪裡?在古代的僧伽團體中,女衆的地位遠比男衆低下,有人記載她們的艱苦修行嗎?於是我想,我要把她們找出來,我要寫比丘尼的故事!歷史上比丘尼的資料很少,找到兩本書,作者都是比丘:一本是寶唱法師(約生於西元465年)六世紀初寫的《比丘尼傳》;一本是震華法師(1908-1947)寫的《續比丘尼傳》,震華的弟子超塵法師所寫的跋撰於1942年。

寶唱法師《比丘尼傳》中尼師們的生活年代,由西晉湣帝建興年間(313~316)到樑天監十五年(516),歷經晉、南北朝共二百年,正值中國佛教興起的時代。《比丘尼傳》收六十五位比丘尼本傳,附見五十一人。《續比丘尼傳》作者震華法師,生活在動盪的民國初年。《續比丘尼傳》收錄二百零一位比丘尼的本傳,附見四十七人,它接續《比丘尼傳》,時期跨越南北朝後期、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1932年1月28日,日本軍隊襲擊上海,震華法師駐上海玉佛寺,叫弟子帶着《續比丘尼傳》的草稿逃亡,卻遺失了稿件。震華在1939年憑記憶重寫《續比丘尼傳》。

你會說,鍾玲總共只寫了二十五位中國比丘尼的故事,由古到今怎麼挑選那麼少人?因爲小說的內容一定要有吸引人的情節和高潮,古代比丘尼的資料很少,資料內含小說材料的就更少,所以清朝以前我只找到十八位適合用小說形式呈現。我挑選現當代比丘尼的準則比較主觀,寫我本來就認識的比丘尼,只有一位並不認識,卻是我仰慕的曉雲法師。挑選這幾位現代比丘尼也因爲她們學佛與出家的歷程具有小說因素。我寫這本《修行的女人》是爲了瞭解古今女子在修行過程中,面臨的阻擾、挑戰,以及內心的矛盾和煩惱,尤其她們還要克服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束縛和壓制。我描寫她們以不屈的毅力、不移的信仰,在修行過程中所經歷的突破和開悟。多麼堅強的比丘尼!

我閱讀《比丘尼傳》所寫中土早期比丘尼的經歷,才知道女子出家真不容易!由東漢兩千年來,女子除了爲人妻妾,受社會尊重的職業幾乎等於零。古代女子的職業歸類爲九種,即「三姑六婆」,這個詞原是婦女職業的類別,元朝開始已經變成貶意的成語,指愛搬弄是非的婦女,可見這九種職業的社會地位本來偏低。「三姑六婆」指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卦姑以占卜算命爲業;牙婆是人口買賣的仲介;師婆即巫婆;藥婆則賣藥爲人治病;穩婆即接生婆。你看,在古代比丘尼與算命的卦姑、販賣人口的牙婆、畫符施咒的巫婆,並列在一起。古代有故事流傳下來的比丘尼,大多開蒙讀過書,才能研讀佛經,古代識字的女性本就少,識字的尼師就更少了。

古代女子大多在少女時期就訂親、出嫁,堅持出家被視爲對父母不孝,是家族的異類,除非她出生佛教家庭。在社會觀念的壓制下,家庭的阻撓下,女子出家困難重重。第三章〈明感尼師:曲折法緣〉中生活在四世紀的明感尼師,原是大家族的當家夫人,她人到中年,堅定地向家族、向丈夫,爭取到出家,多麼強韌!第五章〈成都高尼曇暉〉裡五世紀的曇暉尼師出家時已有未婚夫,她是偷偷逃去寺院的。佛教傳入中國初期,女子出家還有一個難題,到四世紀初,佛教傳入兩百多年了,已經出現不少受過具足戒的本地比丘,但是女子卻出家無門,因爲她們授具足戒的戒壇儀式必須有多位比丘尼戒師。而來到中土的番僧和本土的比丘都是男衆,沒有比丘尼。四世紀的淨撿尼師和五世紀初的僧果尼師等就面臨這種困境,她們如何完成正式出家呢?

《比丘尼傳》和《續比丘尼傳》中的傳記,大都簡短,所提供的小說素材很少,然而其中有幾篇情節離奇曲折之至,我只需添加一些分枝情節,只需對背景、人物塑造加以鋪陳,就是篇精采的小說,如第七章〈智仙尼師和隋文帝〉中,六世紀的智仙尼師在楊堅年幼時,對他細心教養,培育他以後成爲隋朝的建國皇帝;第十章〈妙寂尼師:復仇記〉中,唐朝的妙寂尼師智勇雙全,爲被殺的父親和丈夫復仇,她是完成復仇纔出家的。很可惜的是,《比丘尼傳》和《續比丘尼傳》中沒有記錄尼師講經說法的內容。我們都知道,《壇經》大部分是六祖惠能說法的紀錄,《楞伽師資記》記錄了由達摩祖師到五祖弘忍所傳的法要。大概因爲古代尼師的地位比男衆比丘低下,沒有什麼機會成爲說法的大師,也沒有留下說法紀錄。《續比丘尼傳》中記錄一些尼師參與的公案對話和她們寫的禪偈,但是因爲這幾位的傳記缺乏小說素材,所以沒有選擇她們。

《比丘尼傳》和《續比丘尼傳》絕大多數篇章沒有紀錄尼師實修的過程,只寫她們高人一等的修爲,如禪坐可以坐很長時間,到沒有鼻息的地步;只寫她們修行的奇蹟,如第四章〈修慈悲心的僧猛尼師〉中,僧猛尼師修慈悲心有成,被獵人追趕的鳥獸會跑到她身後躲避。只有《續比丘尼傳》有一篇落實在生活中的修行,而且寫得很詳盡,就是第十四章〈慧堅尼師:勤修戒律〉中,慧堅尼師專修律宗,在生活中實踐嚴謹的戒行。我寫現代的比丘尼,就可以在她們的實修上加以着墨。如第十七章〈曉雲法師的法緣和大願〉陳述曉雲法師如何發大願和如何得悟。第二十章〈忍和精進〉描寫德晴尼師如何硬挺病痛和沉重的修行功課,勤修忍波羅蜜和精進波羅蜜。第二十一章〈禪師和禪弟子〉描繪師徒之間蘊含禪意的對話和徒弟的禪悟。

那麼有史以來第一位出家的比丘尼,在印度當時的種姓制度下,在只有男衆的僧伽中,她的境遇如何?本書中國比丘尼系列結尾處,我加添第二十四章〈追根溯源:兩千五百年前的第一位比丘尼〉,描寫佛陀收的第一位女衆出家人,大愛道,她是養大佛陀的親姨母。我探索佛陀多次拒收大愛道爲徒的原因,以及何以佛陀制定看似不合理、男尊女卑的八敬法。爲什麼我在中國古今比丘尼故事中,加一章陳述兩千五百年前印度比丘尼大愛道的故事呢?因爲佛經所記載佛陀爲收大愛道而制定的戒律,至今仍然影響華人世界,甚至全世界的比丘尼制度。

道教是純粹的中國宗教,如果現代我們有機會學習道家修煉,應該是件奇妙的事,尤其我十五歲時一口氣讀完了還珠樓主寫的長篇劍仙小說《蜀山劍俠傳》,心底一直潛藏着女子入山學道的夢,希翼自己像李英瓊一樣,成爲拯救各正派的女英雄。沒想到1990年代我竟然有機會在臺南山中認識一位道長,他不是那種寫符咒,主持葬儀的道士,而是潛心學道的修行人,把《道德經》、《易經》當作修煉的典籍,帶着弟子勘查臺灣的風水大地理。我把他的故事增添虛構情節,加枝添葉,寫成小說,就是本書的第三輯「山中學道傳奇」。

《修行的女人》大多篇章的雛形,在《聯合報》副刊以極短篇的形式,每月一篇,刊登了三年。感謝鄭樹森教授和李振清教授告訴我,一些篇章的感動他們;感謝臉書友告訴我,他們閱讀這些極短篇的喜悅。我還要感謝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社長暨總編輯滿觀法師,2020年她知道我想寫比丘尼的故事,幫我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獻。感謝關廟菩提寺的若恕法師幫忙我收集千佛山系尼師的訪談錄。也感謝周瑾瑜女士提供隆迅法師的資料。更要感激千千萬萬中土的比丘尼,她們像暮色中趕路的人,在山徑上逆風行走,在降臨的暗夜裡,在黑影重重包圍之中,護着她們的心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