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鍾玲/宋朝黃心尼師:馬瑙的起伏人生

南宋的洪州府城(今江西南昌市)水陸交通便捷,繁華昌盛。馬德出身世代書香,但是沒有中科舉,所以靠父輩的關係在洪州州府裡當個小幕僚。紹熙年間,馬德的妻子生下個女兒,是他們的獨生女。女兒名瑙,精靈靈一雙大眼睛,聰慧異常,對什麼都好奇,兩歲時一會說話就問東問西,大人的答話一聽就懂。馬德非常寵愛瑙兒,四歲開始教她認字讀書。

可是到瑙兒七歲的時候,馬德警覺起來,她不僅能背誦一百首《詩經》,還會自己讀《論語》,竟然說:「爸爸,《論語》上講『君子不重,則不威。』怎樣做纔會『重』呢?我也要當有威儀的君子!」

她太聰明瞭,馬德認同「女子無才便是德」,於是停止教她讀書,囑咐妻子好好教她女紅。不到三年瑙兒的刺繡精美細緻,已經在洪州州府官員家的閨閣之間傳開,十一歲的瑙兒成爲女紅小師傅,被請到官員家教七、八歲的小姐們刺繡。父親知道也高興,欣然讓她出門。

但馬德沒想到女兒另有圖謀。瑙兒對音律特別敏感,嬰兒時期開始,每年元宵節父母帶她到大街看花燈,走到演奏的小樂團前,瑙兒會立刻跟着旋律唱起來。鄰家姊姊出嫁前,家裡請了琵琶師傅,瑙兒就偷偷到鄰家觀摩偷師。這次她當女紅小師傅,就跟每個徒弟約好,在徒弟家請管絃師傅來的時候過去,瑙兒先跟着徒弟一同學習管絃,之後再傳授徒弟女紅。瑙兒在不同的閨秀家學不同的樂器,十三歲那年,她不僅會吹笙、簫,還會彈琵琶、箏、琴、箜篌。徒弟會把舊樂器送她,所以她家時時飄出美妙的音樂。

不幸十四歲那年,父親患急病去世,剩下她和寡母過日子。父親個性嚴肅內向,過世後沒有什麼朋友來照看,找馬瑙去教女紅的人家,也越來越少,她體驗到世情的薄涼。婚姻方面她很挑剔,母親總順着她,沒有父親的庇佑,婚事高不成低不就。終於在十八歲那年,馬瑙點了頭,是洪州最大的茶商季子高,聘她爲續絃。季子高三十四歲,家大業大,雅好音樂,他是著名的古樂器收藏家,收藏的希世珍品包括唐朝名琴獨幽,他就是因爲打聽到馬瑙會彈奏各種樂器而來求娶。

馬瑙嫁季子高後,往來都是富貴人家,她不僅受丈夫寵愛,而且音樂技藝大進,因爲丈夫由外地尋求名師來洪州,親自指點她,而且她彈奏的都是最精緻的樂器。過了一年丈夫開始讓她在家宴上演奏,他們的嘉賓都以爲聽到仙樂呢!但是她的幸福日子只過了三年,因爲季子高受一宗貪污案牽連,被判抄家入獄。馬瑙回到三年前的情況,帶着微薄的嫁妝回到孃家。季子高在收押前跟她簽了合離書,讓她恢復自由身。

回孃家的第五天就有媒婆來提親,竟是洪州的韓知府要聘她爲妾。因爲韓知府的副手崔別駕曾經在季子高的家宴上聽過季夫人彈箜篌,韓知府也酷愛音律,所以非得到她不可。她知道無所逃遁了,因爲知府是洪州最有權勢的大官。經歷過命運的起伏,她正想安靜地在孃家研讀佛教和道家的經典,到底是什麼因果造成她一再墜入紅塵的陷阱?

馬瑙入韓知府爲妾以後,嚐到地位低下的滋味。韓知府大人除了夫人,還有八名妾,馬瑙從來沒有被知府寵幸過,但是隻要韓府擺家宴,一定指派她演奏助興,她感覺自己的地位有點像家伎。在知州的官府宴會上,都有官伎來表演和陪客人,韓知府每每令馬瑙跟官伎們比賽演奏,爲了把她們壓下去。馬瑙想,韓知府把她當作一件擁有物,在他心中她的等級跟身爲賤籍的家伎、官伎差不多!但是馬瑙沒有因此鬱悶,一有閒暇就讀《金剛經》,她思索怎麼看待自己、別人怎麼看待她的問題,就是「我相」、「人相」的內涵,悟出別人怎麼看她不重要,打破自己的執念才重要。

非常湊巧,馬瑙做大官的妾一樣只做三年,韓知府竟也陷法網,因爲他犯了重大貪瀆案,發配充軍到三千里外的邊疆,家產全數充公,妻妾子女變成官奴,只有馬瑙派任教坊官伎,因爲她的音律技藝超羣。宋朝的官伎可以賣藝不賣身,因爲規定官員不可與官伎有私。馬瑙以前曾爲富貴中人,如今淪爲奴婢賤籍,平常人會適應不來。但是馬瑙卻越來越冷靜。她專心一致磨練技藝,她的箜篌造詣不僅洪州第一,更冠絕長江南北。

何以馬瑙那麼冷靜?因爲她在修忍波羅蜜。她研讀唐朝般若譯的《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體會佛陀說的道理:「若有愚下狂亂衆生,來罵辱者,安忍受之……名爲安忍波羅蜜多。」她領悟到如果別人唾棄她,正好學習調服內心,安然承受。在洪州府官宴上面容平靜的馬瑙拿着樂器一坐下,賓主全都中止話題,屏息以待。演奏完半晌他們才猶如夢醒大聲叫好。加上她陪侍時,應對大方體貼,賓客對她不吝賞賜。既然成爲教坊第一大牌,她的月例調整了,還有僕從服侍。

西元1218年春,馬瑙二十七歲,坐轎子到樂器鋪子去看新到的琵琶,轎子忽然停住,有人搖擡槓,聽見婢女小杏斥罵:「婆子,不要胡亂碰轎子!」

馬瑙揭起轎簾,看見一駝背的比丘尼在推擡槓,滿臉皺紋,但是五官似曾相識,那比丘尼回頭對她大聲說:「你忘了那時在如來座下失聲一笑!」

馬瑙腦海中忽然出現一年輕的比丘尼,面容跟自己無異,是某個輪迴的自己嗎?再看,老比丘尼已消失。她剎那明白了,回到教坊,取出積蓄,爲自己辦了贖身。到洪州府城外的妙住庵出家,法號黃心。

(參考《續比丘尼傳》卷二「宋南昌妙住庵尼黃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