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集團:扶持新能源鏈主企業發展 釋放引領效應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北京報道

2023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質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當前,發展 “新質生產力”已成爲企業突破創新、打造新競爭力的時代新命題。

5月22日,在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鍛造新質生產力 激活能源發展新動能”研討會上,協鑫集團表示:“對於身處新能源產業前沿的協鑫來說,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從國家和地方發佈的一系列政策來看,多點發力壯大新能源、高端裝備、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讓我們備受鼓舞,也倍感責任重大。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進步速度日新月異,這也是推動我們不斷創新的動力。”

協鑫集團創立於1990年,是一家以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爲核心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資產超2000億元,2023年營收1500億元左右,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9位。

一直以來,特別是在“雙碳”戰略下,協鑫集團不斷加大能源領域的科技創新力度,特別是在硅材料、鋰材料、碳材料和集成電路核心材料等領域勇闖“無人區”,打造三大一體化產業鏈,創造並保持了多項行業領先紀錄。其通過原創GCL法多晶硅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對光伏原材料長達半個世紀的壟斷。

協鑫集團稱,公司推動多晶硅價格從350美元/公斤降至60美元/公斤,綜合電耗從200多度電/公斤降到14度電/公斤,攜手中國光伏產業告別“三頭在外”,助推光伏上網從高價走向平價再到低價時代。

如今,由協鑫集團自主研發的FBR顆粒硅技術成爲其在光伏多晶硅領域保持持續競爭力的另一“殺手鐗”。

協鑫集團介紹:“協鑫在江蘇、四川、內蒙古已佈局42萬噸顆粒硅年產能。目前,顆粒硅生產成本僅爲35.9元/公斤,較西門子法降低30%,每年可節省用電186億度。同時,協鑫生產的顆粒硅每公斤碳排放僅爲37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根據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認證的顆粒硅碳足跡數據估算,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59萬噸。”

作爲新一代光伏技術的代表,鈣鈦礦電池及組件技術備受業內關注。據瞭解,協鑫集團已率先開建全球首條GW級大規格(1.2米x2.4米)高功率鈣鈦礦組件,目前單結組件達19.04%,疊層組件達26.36%。

除此之外,協鑫集團還建成全球最大UCC法高純硅烷氣研發與生產基地,目前硅烷氣產能達50萬噸,年底將提升至60萬噸,穩居全球第一;另外,協鑫集團承接“國家重大科技02專項”與“國家強基工程項目”,在國內率先掌握集成電路專用高純電子級多晶硅製備技術,成功攻克電子級硅料卡脖子技術,生產的12英寸大硅片、大晶圓產品成爲替代進口的“中國芯”。

協鑫集團表示,基於ESG理念,其還實施全產業鏈減碳舉措,推出全球首家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協鑫碳鏈管理平臺”。通過提升供應鏈管理,實現低碳、溯源、區塊鏈的一體化協同,全面滿足各領域、各層級、各平臺對企業ESG的要求,爲全球提供更低碳的組件產品。

在協鑫集團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協鑫集團建議,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尤其是科技型創新型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和深度,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協鑫集團表示,建議在土地供應、能耗指標及融資等要素資源配置方面,給予鏈主企業更多支持,以此釋放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的引領效應,使得頭部企業與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配套的中小企業建立良好產業生態,打造高端產業集羣;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支持創新型科技型鏈主企業聚力技術攻關,突出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頭部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發揮全國知名高校的學科平臺優勢,推動檢驗檢測轉型發展,加快鈣鈦礦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扶持鏈主企業拓展應用場景,實現供需協同、需求牽引,推動新型儲能、光儲充算等新型應用場景創新,加快形成一批示範性應用場景,不斷提升新能源應用的滲透率和普惠性。

協鑫集團還建議,細化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實施細則,扶持新能源鏈主企業帶頭進行設備更新、產能升級。

“從‘雙碳’目標以及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需求出發,面向綠色含金量高、數字化智能化程度高、減碳潛力大的新能源行業,在綜合貼息、稅收、信貸支持、設備融資租賃擔保等方面提供成體系服務措施,優先扶持龍頭企業帶頭進行設備更新,加快應用先進適用設備,推動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以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國家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協鑫集團表示。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