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醫師 十八般醫術兼修水電

彰化縣二水衛生所醫師陳宏賓每天從臺中搭火車通勤兩個小時,成爲十八般武藝全包的小鎮醫師。記者簡慧珍/攝影

「主任,樓上有小朋友要打疫苗,還有要打肺炎鏈球菌的阿伯。」上午八時不到,彰化縣二水鄉衛生所人聲鼎沸,衛生所醫師兼主任陳宏賓走出診間,邊聽護理師的交代,邊小跑步上二樓打疫苗,十分鐘後回到診間,聽病人口述喉嚨痛、右腳撞傷、左眼睫毛倒插,拿起自費購買的儀器逐一檢查、治療。

陳宏賓是外科醫師,十五年前在臺中市行醫,過着沒日沒夜、隨傳隨到的生活,直到結婚生子後,妻子下通牒要有正常家庭生活,正巧二水鄉衛生所招聘醫師,他報名錄取後,每天搭火車通勤兩個小時,成爲「十八般醫術全包兼修水電」的小鎮醫師。

二水鄉在彰化東南邊與南投、雲林交界,是彰化人口最少的地區,但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人數約佔二成六,比全縣老年人口比率多出百分之十八點三;二水鄉沒眼科、耳鼻喉科診所,陳宏賓是二水鄉民的健康守護者。

陳宏賓上午看診百人、下午約五十人,趁空檔他會上三樓的不老健身房,檢查長輩的健康紀錄簿,發現異狀就通知長輩檢查身體,開新的運動菜單,一旁有運動指導員指導。

中午門診結束,陳宏賓先與團隊開每週一次的所務會議,離下午門診還有一個多小時,他提着診療包就近到九十歲董姓阿嬤的家爲她檢查身體,聆聽家屬在旁說明近況,陳不忘交代護理師抽血化驗。

陳宏賓幫阿嬤翻身,發現背部長了新褥瘡,他拿起棉棒清創,阿婆痛得呻吟發抖,陳又拿起麻醉劑對着傷口多噴幾次;看診後,陳宏賓開電腦登入居家服務系統開藥,還交代家屬拿藥之外,要申請補助購買氣墊牀,以免褥瘡更嚴重。

除了看身體的病,陳宏賓也在衛生所開辦社區居家安寧服務,要治病人、家屬的心。他說,二水鄉老人多,沒大醫院,他常接到重症患者家屬擔心的電話,這裡更需要安寧照顧,讓長輩安詳離開,也讓家屬沒有遺憾。

不只如此,陳宏賓考了水電工執照,他說,居家看診時也幫獨居老人修水電的機會多,不知不覺功力也不輸給自己的醫術。

他說,衛生所須執行慢性病、居家醫療等公衛計劃,但只要全所有共識,還是可做出成績;像開設不老健身房,整理衛生所頂樓開闢幸福農場,讓長輩來種菜。在衛生所行醫,陳宏賓讓衛生所獲獎無數,已成高齡友善健康照顧機構典範。

陳宏賓說,他審查許多縣市的衛生所相關計劃,有的衛生所醫師、公衛護士與團隊脫鉤,有的醫師認爲偏鄉「能做的有限」,也逐漸失去動力;他認爲,衛生所需要的不只是一名醫師,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管要做什麼,都要找到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