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肥胖比例高 常見3習慣是腎臟病隱憂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吳苡璉叮嚀孩童護腎小撇步。(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提供)

兒童肥胖是未來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子,需要及早紮根、推廣愛腎觀念。(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提供)

臺灣小學生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高達26.7%,和含糖飲料、營養不均、運動量不足息息相關,恐爲未來腎臟健康埋下隱憂!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腎臟超人」深入校園,推廣護腎3觀念,盼及早紮根,降低未來發生慢性腎病的風險。

國外研究發現,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會增加未來罹患慢性腎病的機會。而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 (2017到2020),7到12歲兒童過重及肥胖比例分別爲11.6%和15.1%;換言之,臺灣有26.7%的小學生屬於過重及肥胖,如何幫助學齡兒童維持健康體態與良好生活型態,是腎臟病防治的重要挑戰。

國內成人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針對罹患高風險疾病的成人,慢性腎臟病預防一直是重點,但隨着飲食愈來愈精緻,腎臟病預防與教育需要更及早紮根,從兒童就該開始推廣,以避免成人時發生三高及慢性腎臟病。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營運長吳苡璉表示,觀察一般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型態,可以發現有3大兒童腎臟健康隱憂,分別是含糖飲料頻率高、每日營養不達標、日常運動量不足。吳苡璉指出,含糖飲料已成兒童腎臟健康的一大威脅。根據國民營養調查,超過9成的臺灣國小學童,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過去有研究發現,含糖飲料不僅導致糖尿病、肥胖發生,更與慢性腎病有着顯著的關聯。

飲食習慣和運動也和腎臟健康相關,但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7到12歲的兒童僅13.1%每日蔬菜達國民健康署建議的份數(3份)、僅6.4%水果達到建議份數(2份),更有高達83.6%的兒童牛奶攝取不足1份。另外,臺灣兒童僅16%每週運動3次以上,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標準。

爲增進大衆對於腎臟健康的認識,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攜手臺灣基層透析協會、臺北醫學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與來自德國的臺灣費森尤斯醫藥一齊推動「腎臟超人」計劃,透過遊戲教材與校園活動,建立孩子「均衡吃、喝足水、勤運動」的愛腎護腎3觀念。

3大愛腎護腎好習慣包括:參照國民健康署建議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4到8歲孩童每日至少喝足1.2公升水,9歲以上孩童每日則要喝足1.5公升水,並儘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另建議進行每日平均6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像是有氧運動、或是體育活動,並維持理想體重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