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豪華生日宴”,淪爲成年人的攀比指南

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太原一些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舉辦生日宴,尤其是過12歲生日時,不僅要在高檔酒店請客吃飯,邀請慶典公司進行佈置策劃,在宴席結束後還組織孩子的同學看電影、KTV 唱歌、旅遊等。這樣一場生日宴花費動輒上萬元,有的甚至高達二三十萬元。類似現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

12歲“開鎖”是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流傳的一種習俗。但是,生日宴的規格越來越高、花銷越來越大,早已失去了淳樸風俗的味道。孩子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各種開支最終還得家長承擔。有能力的家庭把生日宴辦得越來越豪華,家庭經濟一般的即便不能等量齊觀,最起碼得“說得過去”。如此“習俗”壓力下,生日宴成了普通家庭的一筆經濟負擔。

既然是宴席,規模又不小,除了親朋好友外,自然要人“捧場”,自家孩子邀請同學來,父母呼喚朋友來。人情社會又講究禮尚往來,成年人則要“隨禮”,小孩子最起碼也得拎個禮物過來入席,如果孩子們參加的生日宴多,難免產生互相的“角力”攀比,買禮物的花銷自然水漲船高,最後還是家長跟着掏腰包。

“開鎖習俗”成了成年人互索禮金、攀比炫富的遊戲,孩子或許能在活動中聯絡感情,暫時放下寫作業的煩惱,但如果生日宴過於密集,勢必影響日常學習安排。家長怎樣做、怎麼想,孩子都看在眼裡,“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覺着自己的生日宴一定不能辦得太差、朋友隨禮一定不能太少、去給同學帶禮物一定得帶出“品味”和“水平”,要不丟了自己和父母的面子。

照這樣下去,本來開開心心送祝福的“生日宴”習俗,勢必墮落成沉重庸俗的“陋習”,形成了扭曲的“生日宴經濟”。本來各地爲剎住攀比奢侈浪費之風,都提倡婚喪嫁娶要力求文明簡約,結果半路防不勝防地殺出一個“生日宴”,而且和之前那些大肆攀比的現象如出一轍。即便有些家長本來並無攀比心理,但被生日宴盤剝拖累久了,怕不是也要辦個宴席“回回血”?

很多收入不錯的家長或許不是圖錢,認爲“孩子只要高興,我花再多錢都可以”,這種聽任孩子的教育做法真的對嗎?家長不論實力允許與否,都要想清楚這樣做是不是慣着孩子,如果辦得太奢侈,是否會影響孩子樹立健康向上的金錢觀?畢竟,教育孩子的主動權在家長手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什麼對孩子好,家長首先得掂量清楚。

生日宴決不能成爲新的奢侈攀比形式。觀念引導重在宣傳教育。當地宣傳教育部門不妨多做倡議,讓不良習俗剎住車,家長要積極響應,而學校也可以在家長會、班會等多個場合,讓學生和家長明白此類活動“勞民傷財”。孩子懂事了,也會給家長做思想工作,家長也可能就不再攀比辦生日宴了。既然“生日宴”被當地視作孩子成長的重要節點,那不妨先摒棄奢侈攀比之風,讓孩子過個純粹的“小成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