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回臺流程一團亂 等於沒開放

教育部宣佈全面開放外籍大陸學位生來臺就學,加上開學日將近,桃園機場外籍學生入境人數明顯增加。(陳麒全攝)

政府雖放寬滯陸「小明」回臺措施,但不少「小明」家長質疑厚東南亞境外生卻薄陸生兩套標準,此外,教育部門國小國中階段的「小明」回臺流程,也是一團亂,開放至今已一週,教育部卻未有明確指示,家長和學校無所適從,「有開放跟沒開放一樣」。

6歲「小明」的爸爸王先生表示,根據19日教育部宣佈開放高中以下境外各國學生人數共計2532人,當中2326名的東南亞皆爲沒有居留權的境外生,但206個在大陸的小明卻是擁有家庭居留權。

因此,他質疑這一波的開放,只是爲了給這2千多名來自印越緬泰馬的高中新生解套。由於東南亞境外生多爲高中生,教育部對其回臺方案早已準備好,但對於少數還在就讀國中和國小的小明,卻提不出一套完整的說明。

他說,所有小明背景資料在取得居留權入臺時早就在政府及學校的資料庫中,與沒來過臺灣無居留權的東南亞高中生不一樣,卻要耗時一週等教育部公文,由學校填表造冊給教育部作業後,又要再等一週,取得許可函才能到移民署確認入境證,「無視居留權本來就有的權益,增加各單位的負擔,對社會何利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