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成本賬”:3年、3400人、100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實習生董峻萍 北京報道
隨着小米SU7上市日的臨近,小米集團(1810.HK)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社交媒體頻繁發聲爲新車進行預熱宣傳。
3月24日晚間,雷軍發文稱,小米SU7靜態品鑑在3月25日上午正式開始,試駕將於3月29日啓動。首批覆蓋全國29城,59個門店和17個限時展廳,共計76個門店。
小米造車三年,終於迎來了商業化曙光。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在過去三年裡,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已經突破了百億元大關,研發人員達到3400人。
衆所周知,汽車行業的投資回報週期通常較長,加之當前新能源車價格戰越演愈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小米汽車的商業化之路將如何展開?何時才能抹平成本?
3月28日,小米將舉辦小米SU7系列汽車上市發佈會,並揭曉定價體系。有業內人士認爲,小米汽車從上市到盈利,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雷軍曾表示,已做好充分準備。
三年投資超百億
雷軍明確表態,小米汽車是其人生之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
在2021年3月30日官宣造車之際,小米計劃首期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將達到100億美元。
隨後,在2021年8月,小米汽車發佈了設計理念和技術路線;2022年1月,小米汽車宣佈在五地建設汽車工廠;2023年1月,小米汽車宣佈將於2024年推出首款量產車。
2023年12月28日,小米首款汽車產品XiaomiSU7系列正式亮相,小米在發佈會上展示了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領域的五大核心自研技術,並明確了產品定位“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
對於小米汽車,雷軍直言“志在必得”。同時,遠高於同行的投入,也讓他更有把握。
具體來看,2021年至2023年,小米在汽車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小米當日宣佈造車團隊達到300人。在2021年的財報中,小米宣佈汽車研發團隊的規模超過1000人。
2022年財報顯示,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等新業務上的研發投入達到31億元,汽車研發團隊超2300人。
2023年,小米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增長至67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爲24億元。根據財報,2023年還有與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8億元。
財報顯示,去年小米研發開支由2022年度的160億元增加19.2%至191億元,主要是由於與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致。
雖然財報中並未披露汽車研發團隊的規模,但雷軍在去年12月18日的央視《面對面》節目中曾透露,小米汽車的第一輛車整體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研發費用超100億元。
雷軍還在節目中提到,一般車企造一輛車,總計投入300人至400人以及10億至20億元的經費,而小米則是“十倍以上的投入”。
“有了這樣的把握以後,反正我是抱着志在必得的方式來做的。”雷軍在節目中稱。
定價策略待驗證
經歷3年、3400人的研發隊伍、上百億的投資,小米汽車商業化之路即將開啓。
根據雷軍此前透露,首批29個城市的小米汽車交付中心計劃於3月底投入運營,第二批交付中心建設的候選城市名單已經確定,涉及南通、濟南、珠海、南寧、長春、哈爾濱、蘭州、拉薩等20城。
此前,雷軍曾對小米汽車的銷售情況有所擔憂,既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還焦慮“大家都來買,但要等一兩年”。
雷軍的上述擔憂不無道理。在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小米SU7的定價無疑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決策。
受訪機構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於小米SU7而言,定價不僅需要反映其技術含量、生產成本和品牌價值,還要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和市場定位。
該人士指出,小米手機歷來以性價比高著稱,但在汽車領域,這一策略是否仍然適用?如何在保持品牌價值的同時,吸引消費者,同時又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需要仔細權衡。
民生證券研報認爲,小米品牌在3C和家電領域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如果小米SU7定價合適,有望轉化爲小米汽車的客戶羣體。
實際上,雷軍與盧偉冰早已給外界打了“預防針”:小米SU7的價格不會很便宜。
“不會是9.9萬,不會是14.9萬,不會是19.9萬。”對於外界關於小米SU7價格的諸多猜測,雷軍在今年1月份表示。他還曾提到,小米SU7在50萬以內(的同類車中)沒有對手。
此外,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在3月19日晚間的媒體電話會上透露,小米SU7的定價應該有點貴。但是他相信定價會受到認可,並稱小米SU7定價“物超所值”,定價體系“感動人心、價格厚道”。
“小米SU7,我們把它定義爲一臺C級高性能生態轎車,應該說它的性能、配置和體驗都非常出色。”盧偉冰透露,小米SU7的銷售目標是在純電豪華轎車裡面做到行業前三。
何時才能回本?
當前正值新能源車價格戰越演愈烈,雷軍稱已做好充分準備。
從歷史經驗和行業數據來看,汽車行業的投資回報週期通常較長。例如,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實現盈利之前,經歷了多年的研發和市場推廣。
同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商蔚來、小鵬等在初期也面臨了巨大的研發和市場推廣成本,且在產品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國內純電汽車品牌中,高合汽車已經到了生死攸關時刻,蔚來、小鵬造車以來至今尚未扭虧,理想汽車2023年盈利了。”有汽車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認爲,小米汽車從上市到盈利,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
“小米汽車的回本時間將取決於其產品的銷售表現、市場佔有率的提升速度以及公司運營效率的優化程度。此外,小米汽車的智能化和互聯網服務能力也可能成爲其盈利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受訪機構分析人士指出。
雷軍曾直言,自己非常清楚汽車行業的風險,動輒百億規模的投資,而且要3-5年才能夠見效。
上千億的現金儲備,給小米汽車“虧得起”的底氣與支撐。
2023年,小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金額爲413億元。截至2023年年末,其現金儲備達到1363億元,創歷史新高。
“充沛的資金可以更好支持我們核心業務,以及我們新業務的發展。”盧偉冰在3月19日電話會上表示。
他還談及研發對於實現商業化的重要性。“我們深知研發是產業能力領先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爲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和體驗。”盧偉冰指出,相信技術的領先會爲小米帶來可觀的商業回報。
政策面上,3月13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其中提到,組織開展全國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開展促銷活動,並引導行業有序競爭。
上海證券研報認爲,本次以舊換新促銷激勵政策有望釋放車市消費潛力,助推國內汽車銷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