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管理層調整 迴應稱系“高管輪崗”

本報記者 李昆昆 李正豪 北京報道

近日,小米集團進行了管理層調整,其中,小米任命公司總裁盧偉冰兼任手機部總裁,向集團CEO雷軍彙報;任命集團高級副總裁曾學忠兼任國際業務部總裁,繼續分管互聯網業務部,向集團總裁盧偉冰彙報,引發各方關注。

關於管理層調整的原因及考量,《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採訪小米方面,對方稱“這個人事變動,就是高管輪崗”。

在人事變動的同時,小米最新發布的財報,業績變化背後反映了公司業務佈局的一些動向和佈局調整。

調整背後小米眼鏡怎麼樣了?

此前,盧偉冰擔任小米集團合夥人、集團總裁兼國際業務部總裁,負責手機部、生態鏈部、大家電部、中國區及印度區;曾學忠擔任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手機部總裁,負責手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工作。

此次調整,意味着盧偉冰主管曾學忠原先掌控的手機部,曾學忠則接手了盧偉冰先前掌控的國際業務部總裁。當然,曾學忠與盧偉冰還是上下級彙報關係。

除了手機業務和國際業務,智能眼鏡業務也頗受關注。今年以來,智能眼鏡熱潮從海外直卷國內。蘋果、字節都做了智能眼鏡產品,不過,今年4月中旬小米米家智能音頻眼鏡悅享版正式發售後,再沒出過什麼產品。

資深財經專欄作者馬繼鵬告訴記者:“小米做智能眼鏡這個事情,我個人理解可能是它嘗試的可能性大一點。因爲現在智能眼鏡還沒有被消費者普遍接受,未來的市場空間到底怎麼樣,其實現在還說不準。”

“目前國內AI眼鏡相比國外同類產品,在技術水平、市場接受度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然而,國內企業正在積極追趕,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則認爲。

郭濤表示,雖然AR(增強現實)設備的市場空間廣闊,但是全球範圍看,年度出貨量未達到百萬級別,仍未達到大衆消費品的範疇。他認爲這一方面當前其產品性能仍有較大進步空間,另一方面產品價格仍需進一步下探。前者需要以品牌廠商爲代表的行業巨頭整合、引領產業鏈共建生態,協同發展,後者則需要供應鏈各環節的技術升級和成本管控。

西部證券鄭宏達表示,AI智能眼鏡是傳統眼鏡向AR/MR(混合現實)眼鏡迭代的過渡形態,隨着端側AI逐漸普及,AR智能眼鏡有望成爲比肩手機的下一代計算平臺。中信證券認爲,AI智能眼鏡作爲可穿戴設備,在低成本的同時爲消費者帶來劃時代的高效率,是當前產業公認的AI最具性價比硬件落地方案,潛在空間巨大。

未來小米在智能眼鏡方面表現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

業績變化之後

在人事和業務調整的同時,小米還發布了最新財報,其上半年營收爲1643.9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268.32億元增長29.6%;小米汽車第二季度也貢獻了62億元的營收。

財報顯示,小米2024年上半年經營利潤爲95.7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9.41億元下降3.7%;經調整淨利爲126.6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3.74億元增長51.3%。

同時,本季度小米營收增長加速,實現營收889億元,同比大增32.0%,已連續4個季度同環比實現正增長。經調整淨利潤達人民幣62億元,同比增長20.1%。

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小米產品線全面放量,受到廣大用戶青睞和市場追捧。智能手機、IoT(物聯網)與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業務收入分別達465億元、268億元和83億元,均超市場預期。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市場表現突出,智能手機出貨量達4220萬臺,同比增長28.1%。據Canalys數據,按智能手機出貨量計,小米在全球市場已連續16個季度穩居前三,市佔率達14.6%,且爲前五名中同比增速最高的品牌。

其中,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全球58個國家和市場排名前三,在全球70個國家和市場排名前五,國際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尤其在拉美、中東、非洲及東南亞市場小米智能手機擴張加速,市場份額取得新突破。據Canalys數據,在拉美市場,小米憑藉出貨量620萬部的成績躍居市場前二。這也是小米在該地區的出貨量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首次突破600萬部大關。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在Q2保持高速增長,達人民幣465億元,同比增長27.1%。

不過,在馬繼鵬看來,小米的手機業務就是發展瓶頸,這可能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目前來看,整個手機行業的創新能力其實都有限,而且在這個核心技術方面,比如芯片方面,其實各大公司都沒有突破。再加上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慘烈,但消費者更新手機的熱情又不是很高。所以這應該是包括小米手機在內的所有國產手機企業遇到的一個問題。未來的發展空間,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現在應該是進入了這個緩慢的爬坡期,就是空間其實有限,馬上要觸及到天花板了。

小米汽車上市以來高速增長,交付速度刷新行業紀錄。今年第二季度累計交付Xiaomi SU7系列新車超2.7萬輛,並且6—7月已連續2個月單月交付破萬輛。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絡一直還在擴張。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汽車銷售門店已達87家,覆蓋中國大陸地區30個城市。據官方消息,7月1日起,Xiaomi SU7系列交付進一步加速,鎖單後預計交付週期最高可縮短5周。

“小米汽車有沒有可能超越蔚小理,我覺得完全是有可能的。其一,小米現在整個的重心其實放到了小米汽車這邊。其二,小米手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有一些忠於小米這個品牌的粉絲,而且好多粉絲對小米的汽車可能也比較感興趣。其三,和手機行業相比,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有一些市場空間,其實還是比較大,小米還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的。”馬繼鵬說。

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在本季度延續增長態勢,收入達268億元,同比增長20.3%,刷新歷史紀錄。部分重點IoT品類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小米方面稱,受益於公司對底層核心技術持續大規模投入,以及基於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小米AI技術全面賦能業務發展,不僅大大提升了小米手機、小米汽車的產品力及智能體驗,也提升了小米智能工廠的運營效率。隨着小米AI技術能力的持續精進,小米“人車家全生態”有望進一步深化,激發小米的業務活力,並增強小米未來發展的確定性和持續性。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