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行業格局生變:頭部公司“急流勇退”,腰部逆勢崛起,杭銀淨利首超興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實習生王夢媛 上海報道
今年上半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格局呈現出一絲微妙的變化。
原來的三大頭部公司,招聯消金、馬上消金、興業消金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同比下滑。而互聯網系代表螞蟻消金依舊保持着強勁的增長勢頭,此外,杭銀消金、中原消金、海爾消金、寧銀消金、南銀法巴消金等中部消金公司等均在營業收入、淨利潤、貸款餘額等指標上有較快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杭銀消金的淨利潤超過了興業消金,爲4.60億元,後者爲2.77億元。
今年上半年,消費信貸市場的競爭逐漸白熱化,消費信貸利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寧波銀行推出“寧來花”產品,新客戶首借年化利率(單利)最低2.88%;招商銀行對上海分行客戶推出“閃電貸”,年化利率低至2.88%;杭州銀行“寶石貸”新客首借券後利率最低2.7%起,年化利率在3.6%到19.8%之間。
今年上半年,招聯消金實現營業收入92.68億元,依舊是毫無爭議的第一,高出營收第二的馬上消金15億元左右,但是兩者均在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爲1.05%和1.74%。
另一大頭部機構亦是如此,興業消金在去年年底以20.72億元的淨利潤,112.30億元的營業收入,869.31的總資產,位列行業第二。而今年卻大幅下滑, 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30%,78.09%,總資產下滑12.60%,貸款餘額同比下滑10.80%。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頭部機構主動縮表是一個難而正確的選擇,目前整體經濟發展的方向還不明朗,房地產和資本市場依舊在持續下探,居民儲蓄意願強,政府和機構也在縮減開支,如果現在依舊追求規模的增長,可能會導致資產質量的下滑。此外,今年金融機構紛紛響應降費讓利的號召,疊加市場本來就競爭激烈,價格戰打的厲害,整體的利潤空間也會有所收窄。
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確實是懸在各家機構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隨着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的絕對規模有所擡升。2023年,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的整體規模達246.3億元,平均不良貸款率爲2.14%,較2022年下降0.08個百分點。
此外,《報告》指出,統計數據顯示,31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有16 家機構認爲其業務風險成本相對較低,其餘機構認爲風險成本相對較高。但20家機構表示預期風險成本呈上升趨勢,10家機構認爲風險成本整體穩定可控,僅1家機構認爲將明顯下降。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嚴控風險也是主流的導向。年初頒佈《消費金融管理辦法》在貸款業務方面,新增擔保增信餘額不得超過全部貸款餘額的50%,主要是過去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存在過分依賴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進行風險分擔,不利於自主風控能力的提升,這種行爲也提升了貸款利率,不符合降低融資成本的綜合要求。此外,本次《管理辦法》新增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專章,進一步強調了貸前、貸中和貸後風險,意味着未來消費金融行業的嚴監管態勢仍將持續。
對於螞蟻較高的淨利潤增幅,專業人士分析,此次公司利潤數據增幅較大,與去年增資後一次性撥備計提有關,屬於正常現象。去年,螞蟻消金連續兩輪增資並在年末進行了一次性撥備計提,對當年利潤數據產生較大影響,利潤增長將延遲在後續財報中逐步顯現,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已經體現出此特徵。
可以看出,南銀法巴消金和寧銀消金在經歷了股東的變革之後,開始集中發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從貸款餘額來看,南銀法巴消金上半年規模翻翻,達到了439.82億元;同時資產規模也增長103.44%。寧銀消金未披露貸款餘額數據,但可以從總資產的變化管窺一斑。寧銀消金上半年總資產較去年同期增長193.41%,幾乎增長三倍,達到541.28億元,是資產規模增速最高的消金公司。
去年以來,市場優質資產稀缺,貸款利率較上年進一步降低,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成本相應降低。上述《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30家開展融資業務的機構中,有11家加權融資成本率低於3.5%,8家消費金融公司在3.5%~4.0%(含)之間,6家消費金融公司在4.0%~4.5%(含)之間,2家消費金融公司在45%~5.0%(含)之間,僅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超過5%。
今年上半年消金機構發行金融債的票面利率也顯示出了相同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行了28只金融債,發行時的平均票面利率爲2.47%,7、8月發行的金融債利率主要在2%到2.2%浮動,招聯消金的一隻金融債票面利率甚至低至1.99%。
相較於銀行來說,消費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較高,因此息差往往較高。平安證券的研報顯示,拆分營收結構來看,消金機構主營業務的貸款利率普遍都在10%以上,同樣以目前已發債的8家消費金融公司爲例,已披露杭銀消金貸款利率達到20.28%,處於目前已知最高水平。
目前行業整體的營收表現不佳,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另一大成本——獲客成本的增長。多位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現在消金公司無論是線下還是互聯網平臺的獲客成本都呈現走高趨勢。線上貸款因居民消費習慣、客戶粘性等因素存在貸款金額相對較小,貸款期限相對較短的現象,且由於流量主要集中在部分互聯網平臺,因此在行業整體轉向線上的情況下,價格也水漲船高。線下貸款雖在貸款期限、貸款金額等方面有所提高,但同時也會導致更高的成本。
《報告》顯示,目前31家消金公司均開展線上業務,所有消金公司均藉助線上第三方引流方式獲客,超過25家機構的線上第三方引流投放超過50%。以招聯消金爲例,依託自營app入口和股東流量優勢獲客,構建全線上經營模式,評級報告顯示23年末公司發放的筆均貸款僅爲1540.62元,小額分散輕型化運營模式較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