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應該知道:何時加糖,何時撒鹽

01

家庭教育,這場人生中的無聲戲劇,常在不經意間塑造一個人的一生。

在這裡,愛是導演,言行是劇本,而孩子,是那主角。回想一下演員馬思純的故事,她的成長經歷不正是這劇本中的一幕嗎?

她因爲母親的嚴格要求,總是怕麻煩他人,以至於連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敢提出。

顯然,這已經成了深深植入她性格的烙印。

在家庭教育的舞臺上,我們常談“糖”與“鹽”。

但這背後的含義,遠不止甜與鹹那麼簡單。

先放“糖”,就像竇桂梅校長所言,是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與情感需求。當一個孩子在愛與關懷中成長,他們自然能感受到溫暖,建立起安全感。這是每個孩子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營養”。

想想那個爲了主播一句誇獎,而偷偷拿走媽媽幾萬塊錢的孩子,樂樂,他的行爲不就是童年缺愛的直接反映嗎?

顯然在這種荒誕行爲的背後,他在尋找那份自己從未在家中得到的關愛與肯定。

然而,如果家庭教育只是單純的“糖”,又會怎樣?

那就如同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時,顯得無所適從。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在孩子成長的某個階段,開始逐漸加入“鹽”。就像那個失去班長職位而崩潰的小學生,他的經歷反映了一個事實:當孩子們在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困難的情況下成長,他們很難學會應對人生的不如意。

這“鹽”的加入,雖然可能會讓孩子感受到一些短暫的不適,但卻是他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

但,不要忘了,隨着孩子的成長,僅有“糖”和“鹽”是遠遠不夠的。

就像那個被母親用擔子挑着走的孩子楊鎖,他的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適時補充“鈣”。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自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面對人生挑戰時的獨立性和自信。

比如那個盲童高雅,她的媽媽選擇在一旁靜靜守護,讓她自己探索世界,最終,高雅不僅學會了獨立,還變得更加自信。

所以說,如同任何良好的營養均衡一樣,家庭教育也需要“糖”、“鹽”和“鈣”的平衡。

我們不僅要滋養孩子的身心,也要讓他們學會面對生活的挑戰,培養獨立的精神。這樣,他們才能像羽翼豐滿的鳥兒,在自己的藍天中自由飛翔。馬思純的故事告訴我們,過分的“糖”,可能會讓孩子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而缺乏“鹽”和“鈣”,又會讓他們在風雨中搖擺不定。

02

可是家庭教育,遠不止是滿足孩子的甜蜜需求,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在現實的苦澀中堅強成長。

想想馬思純的故事,這位演員因爲過分的乖巧和聽話,以至於忽略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這背後,其實是一種教育的失衡——缺乏“鹽”的調節。

父母的教育,應當是一個平衡藝術,既要有愛的甜蜜,也要有規則的辛辣。

鹽,是教育中的紀律和規則,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的重要元素。

我們都知道,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孩子早晚需要面對挫折和失敗。如果家庭教育僅僅提供甜頭,那麼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們將無所適從,甚至恐慌失措。

就像我們的社會一樣,太多的甜蜜會導致膩煩,而適當的苦澀則是成長的催化劑。

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如果父母總是替他們解決問題,那麼他們永遠不會學會獨立。相反,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教育。

我們再看看那個偷偷拿媽媽錢打賞主播的孩子。

這其中,不僅有缺乏愛的甜蜜,更有缺乏規則的辛辣。這種行爲的背後,實際上是家庭教育中“鹽”的缺失——缺少了規則和界限的設定。父母應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樹立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

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鹽”,是在告訴他們:生活不總是甜蜜的,有時候它是苦澀的,甚至是痛苦的。

但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成爲更強大的人。

比如,當孩子因爲沒能當上班長而失落時,父母不應該立即安慰他,而是應該鼓勵他從失敗中學習,讓他明白,人生充滿了起起伏伏,而這正是成長的一部分。

最終,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能夠獨立應對生活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依賴父母。

這就需要我們在“糖”的基礎上,適時地加入“鹽”。我們要教會孩子如何在挫折中站起來,如何在困難中找到出路,如何在失望中保持希望。

這樣,當他們長大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挑戰,都能夠勇敢地面對。

03

所以經常有人說,孩子的教育,猶如一道精心烹製的佳餚,需要恰到好處的配料。

想象一下,一個孩子總是被溺愛,被過度保護,長大後將面臨何種困境?

他們可能在面對生活的小挫折時束手無策,就像楊鎖一樣,無法自理,甚至在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面前感到無助。這不僅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更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巨大漏洞。

那麼,如何在孩子的成長中補充“鈣”呢?

首先,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家務勞動,比如幫忙做飯、洗衣、打掃房間。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兒,實際上是對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培養。通過這些活動,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也逐漸明白,生活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他們也應該爲此承擔一部分。

其次,要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替他們解決所有問題。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父母可以引導他們如何尋找資源、求助老師或同學,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

這樣的做法能夠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學會獨立思考和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依賴他人。

再比如,鼓勵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比如露營、徒步等。

這些活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體能,還能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團隊協作能力和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學會自我管理,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在遇到困難時找到解決的辦法。

另外,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也是培養獨立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無論是選擇衣服、決定課外活動,還是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這樣的做法能夠幫助孩子培養決策能力,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選擇會帶來相應的後果,從而更加負責任地做出選擇。

最後,家庭教育中的“鈣”,也意味着教育孩子面對生活的艱難與挑戰。

就像哈爾濱的盲童高雅和她的母親一樣,有時候父母需要“狠心”,讓孩子獨立面對困難,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堅強和自立。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中的“鈣”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不能總是給孩子“糖”,讓他們沉浸在甜蜜的愛裡,也不能只用“鹽”來調味,讓他們理解生活的苦澀。我們還需要補充“鈣”,讓他們成長爲獨立、有能力面對挑戰的個體。

這樣,孩子們就能像鷹一樣,在人生的藍天中翱翔,勇敢地面對每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