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風吹徹故土

綠 窗

“鄉賢”一詞肇起於東漢,指對家國有貢獻的社會賢達。現代鄉賢內涵擴充昇華,不管居家鄉、在異地,是否生於本土,只要是願爲當地謀求福惠的仁人志士,都可尊爲鄉賢。

前年秋天,碩果滿枝的時候,我成爲村裡的鄉賢。一些在外省市打拼成功的爺爺輩、叔叔姑姑輩和我的平輩人(老話叫“有招”的人),也陸續被邀進鄉賢大家庭。大家返鄉考察,建言獻策,真有燕子歸巢、大地春回之氣象。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的鳳山鎮跑場溝村。鳳山鎮是清時關外四大名鎮之一,豐寧縣衙所在地,這裡有漢代石獅子、遼代古城牆、清雍正年間的古戲樓和關帝廟、鳳山書院,這些古建築雕樑畫棟,獨秀塞外。聽老人們說,鳳山鎮還辦過“祭孔”大禮,傳承文化,塑造民風。1919年,詩人郭小川就出生在鳳山鎮,他很小離開家鄉闖蕩四方,成名後返鄉,任豐寧縣長。多少豐寧青年讀着《青紗帳——甘蔗林》長大後離開家鄉,又有多少人吟誦着“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話,萬言不贅”回到古鎮,給古鎮帶來了生機活力。郭小川就是響噹噹的鄉賢,聚光,引流,照耀一方。但古鎮要從偏僻塞外走向大衆視野,仍有難度。

就說我的老家跑場溝村吧,它坐落在離城關不遠的一個小山溝裡,老人們說,康熙皇帝到這裡打過獵,建過鹿苑,跑場溝村名就是從這兒來的。過去這裡山高林密,屬丹霞地貌,有3000年前山戎人古墓石棺遺址。山上有塞北珍貴的野生黃榆、暴馬丁香等林木,有塞外唯一一座清道光十五年建的全石質寶峰潭龍王廟,廟中的石柱上鐫刻“風調雨順資神佑,物阜民康荷聖恩”楹聯。清光緒二十四年,豐寧知縣王文瀚詠詩讚曰:“鳳凰昂首舒雙翅,元寶低心擡兩頭。”站在鎮子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巍峨盤臥于山巔的元寶山和那舒展雙翅似的鳳凰嶺。

已年近古稀的宋秀清,是1975年村裡最早走出去的大學生,畢業後在承德市水利局工作。他爲勘察水源幾乎走遍燕山,幫助農村打井無數。在前不久的一次鄉賢座談會上,村民們回憶說:“十多年前,宋秀清就記掛着村莊的發展,那時他就說‘水源是第一問題’。”宋秀清指出了鄉村經濟發展的癥結,跑場溝村地形複雜,全村只有一口轆轤井和幾口水井,農民只能挑水吃。那時村集體沒有資金,他二話不說,就跑到縣政府和縣水利局爭取資金,經過多次協商,採取政府出資大部分、集體出一點、農戶集一點的辦法,很快實現了跑場溝村戶戶通自來水的願望。村民們說:“這是現代鄉賢爲跑場溝做的第一件實惠事。”

近幾年,村委會主任村曉勇看到各地都在開發旅遊,也想讓這樣一個山清水秀有故事的地方吃上旅遊飯。他提出“抓住機遇開發元寶山旅遊康養項目”,大家一致同意。可是進村必經一條溝壑,雖然前些年修過路,但後來被山洪衝得有些亂石叢生,村裡一時籌不到修繕資金。在外地從事建築工作多年的鄉賢宋偉聽說後,立即組織人力、車輛,拉來石頭、水泥,填平了溝,鋪平了路,還把水泥路修到了山坡上的十幾戶農家門前。

路修好了,全村人齊心協力搞開發,栽種了櫻花大道,開闢了赤芍園、櫻花園,建了一排窯洞式民宿,以及一排用作農家飯館的磚房。遊人陸續來了不少。在外地經營農產品的齊躍明聽說老家開發旅遊,也回來看看,走到村口時,覺得空蕩蕩的少了點什麼,於是起了投資修建山門的心思。他從山東請來設計師,運來最好的花崗岩石材,很快一座乳白花崗岩石牌樓矗立村口,門柱上“人奮雄心宏圖展,馬踏寶山奔小康”的對聯,樸拙意遠。

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宋秀清又提出水資源保障建議:“統一規劃整治現有河道,保證兩側村莊、耕地防洪安全;提升人畜飲水水源工程水平,達到在特別乾旱年人畜飲水有保證;繼續尋找深層地下水……”說到找水,前不久,宋秀清和從李國安給水團退休的李兆利一起請來專業人士,對4個自然村進行考察,採集水樣。他們發現密林深處的鐵井水村地下水資源豐厚。水樣經送北京化驗,含鍶0.95,達到優質礦泉水標準。於是,他們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與品牌純淨水廠和酒企合作,通過企業帶動全村農業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剩餘勞動力實現在本村就業。在培養村裡年輕人的同時,吸引走出去的年輕人回村發展。對這一發展建議,村教師宋利民高興得合不攏嘴,用順口溜表達喜悅:“鐵井水裡藏鐵牛,深層清水往上流。好水用心釀好酒,種糧釀酒慶豐收。”

我相信,村鎮以鄉賢文化爲脈絡紐帶,密切遊子和故鄉的關係,可以創造更多機會聚光照亮當地發展之路,讓陣陣鄉賢風吹徹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