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薩克斯風之鄉 人人都愛吹奏
「臺灣薩克斯風之父」張連昌的4個曾孫女組成四重奏,傳爲佳話。(業者提供)
天津四黨口村一家樂器公司工人焊接薩克斯風。(取自《新京報》)
形象很西洋的薩克斯風樂器,卻在兩岸較勁。天津四黨口是中國的「薩克斯風村」,白天工人在生產線上做薩克斯風,夜晚拿着自己製造的樂器在玉米田、集市和廣場演奏。而臺灣「薩克斯風之鄉」臺中后里,當地音樂風氣之盛,孩子至少在小學就第一次接觸薩克斯風。
四黨口約有4000人口,70多家工廠,每月生產1萬支薩克斯風,近9成出口美國。農民帶着薩克斯風下田幹活,在日落時分吹奏愛國曲調,這景象受到美國《紐約時報》關注,日前報導稱,薩克斯風在中國從未受到追捧,但在四黨口,薩克斯風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100多年來,四黨口一直是樂器製造中心,生產笙和笛子等傳統樂器。90年代開始生產薩克斯風、雙簧管、小號和低音號。不過,似乎沒有什麼能像薩克斯風這樣讓四黨口人着迷。
四黨口拋光工自學吹奏
「薩克斯風現在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產線上的工人學着電視上著名樂手的樣子,嘗試吹奏薩克斯風,付廣成是其一,他在樂器廠做拋光工,很快迷上薩克斯風,靠着自己琢磨學會,「一天不吹,嘴癢。」
1940年代出首把臺灣制
近年,「臺灣薩克斯風之鄉」后里從世界工廠轉變爲演奏舞臺,在稻田裡、在工廠裡,都能聽到薩克斯風。當地人笑說,「在這裡,人人都是后里肯尼吉。」
「一甲子前,大家都說做薩克斯風的人是瘋了。」張連昌薩克斯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彩蕊,是張連昌的孫媳婦,1940年代,熱愛音樂的張連昌土法煉鋼出第一把臺灣薩克斯風,開啓后里薩克斯風生產事業。
從代工、自創品牌,併成立觀光工廠,直到2004年一支汽車廣告,這個薩克斯風家族的故事才廣爲人知。廣告中吹奏薩克斯風4個女孩,是王彩蕊四千金,四重奏的樂器與樂手「同出一廠」,還曾受邀上大陸央視表演。
后里樂器文化協會理事長張俊澤指出,近年後裡利用焚化廠回饋金推動藝文活動有成,當地人投入學習行列,小學就能上薩克斯風課,大人組樂團,還時常舉辦小型音樂會。
小靈通 薩克斯風
Saxophone,發明於1840年,爲木管樂器,同時具有銅管類樂器的特性,也是一種移調樂器,中音薩克斯風以菸斗外形爲人熟知。薩克斯風在近代對西洋音樂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爵士樂。1960年代開始,獨奏演奏家大量涌現,流行於世界各地,薩克斯風演奏家逐漸與鋼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地位一致,成爲擁有大量樂迷的主流樂器之一。
(王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