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好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早睡早起

好睡眠說起來簡單,得到卻很難。

似乎以前那種閉眼就睡着,睜眼神清氣爽的睡眠,已經遠離了我們。

其實真不難。

想睡好最重要的只有一點:遵循晝夜節律睡。

地球光照週期決定了生物的晝夜節律,人類也無例外的擁有生物鐘,

是由分子、化合物、腺體和器官組成的複雜規律。

晝夜節律引起的身心變化幾乎表現在每一個細胞之中,影響你身心的方方面面。

如果生物鐘被打破,就像是家裡的掛鐘失去了內部零件或齒輪生鏽,時鐘可能停擺。

意味着你的新陳代謝、激素分泌、壓力水平都會紊亂,甚至會引起惡性腫瘤(癌症)。

2022年Science Advances發表研究論文,提出

晝夜節律的紊亂與肺癌發生呈正相關,動物實驗表明:暴露在不規律且不斷變化的光線模式下的小鼠腫瘤負荷增加了68%。

除了“萬病之王”癌症之外,《ranslational Psychiatry》發表的一篇論文推論:

晝夜節律紊亂也是所有精神疾病中共同存在的精神病理學因素。

神經科學家、UCI藥學系教授Amal Alachkar博士稱:

研究表明自生命體早期到人體逐漸衰老,晝夜節律均不眠不休不斷地影響着我們的神經發育、行爲、遺傳因素。

她強調:節律紊亂最明顯的跡象即爲睡眠問題,它存在於幾乎所有疾病中。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中發表的一篇綜述提到,

我們的晝夜節律自嬰兒早期生命體時就開始形成,並隨着後天環境的影響不斷變化,與多種神經和精神疾病相關。

產前母體節律即對生命體早期產生相應影響,擾亂母體的生物節律可能導致胎兒發育障礙。動物實驗發現:不規律晝夜顛倒的懷孕大鼠,孕早期各類激素即紊亂,今兒影響胎兒的肝臟代謝和晝夜節律基因表達。長期暴露在夜間昏暗的燈光下,父母和後代的抑鬱樣行爲均會增加。

足月出生後,嬰兒的休息-互動、睡眠-覺醒節律和激素週期通常在3-6個月出現,一年後基本穩定。

但節律不僅被自然影響,還會被社會和環境因素影響:如果照料者通常睡得很晚,嬰兒的激素分泌也會遭到影響。

節律紊亂會導致嬰兒患上睡眠障礙,並與

等多種神經發育障礙相關。

青春期節律的變化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一旦產生睡眠障礙和節律紊亂,會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青春期本就面臨着心理和社會問題,也是精神障礙的高度易感期。

許多青春期情緒和精神問題的主要原因、症狀和結果都是:睡眠-覺醒週期被打亂。

節律紊亂會造成青少年情緒障礙和物質濫用風險的顯著增加。

他們更可能出現抑鬱、焦慮、吸菸、飲酒、厭學、人際關係、家庭關係的問題。

成年人節律越亂,越抑鬱。

一項萬名受試者的臨牀研究發現,快速輪班和時間不規律與抑鬱高度相關。

節律紊亂也會增加糖尿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風險。

對於老年人來說,晝夜節律會因年齡增長顯著改變。

褪黑素分泌減少、睡眠量減少、夜間覺醒次數增多、入睡時間變長、體溫變化減少,都意味着他們的晝夜節律在減弱。

而節律減弱正是阿爾茲海默症進展(癡呆)的危險因素。

總之,在我們一生的各個時間段,睡眠的節律紊亂都與精神和神經疾病呈現病理學相關疾病,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只要規律睡,就能養好精神和神經~

當我們知道睡眠節律與身心健康竟然有這麼大的關係,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節律呢?

做到以下3點,幫你找回自己的時區。

注意,以上是對大部分人羣的一般建議,目的是爲了提醒大家找到自己的生物鐘規律,不必刻板照搬。

睡眠是個體化的,每個人的規律都不同,但生物的普遍規律卻相似,都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經典永流傳的智慧。

在晝夜節律指導下找到與大自然同頻的生存智慧,將是我們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