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監局:去年香港保費融資活動明顯放緩 投保人在高息環境下對保費融資取態審慎

智通財經APP獲悉,2月18日,香港保監局最新數據指,去年保費融資活動已明顯放緩。新造保費中,保費融資業務佔比已由2022年的43%下跌至2023年的21%,2023年第四季度更跌至多年來單季最低水平的9%,反映投保人在高息環境下對保費融資取態審慎。

就保費融資保單,保監局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收到28宗和50宗相關投訴,主要內容涉及中介人在銷售過程中未有提及有關風險,以及保單條款、借貸利率等資料不實或誤導。

保險業監管局長期業務部主管(署理)呂愈國表示,市場走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投保人可能認爲目前利率經已見頂並將逐步回調,正考慮使用保費融資;亦有投保人可能擔心高息仍將持續或保單回報不及預期,打算終止現有保單。保監局藉此機會,希望再次提醒投保人,使用保費融資,投保前後均應充分考慮,做出明智決策。

原文如下:

農曆新年伊始,保險業監管局祝各位身心康泰。

回首過往兩年,利率急升,低息環境終結,投資市場劇烈波動,保單持有人和業界亦受影響。保監局一直密切留意市場情況,尤其關注對利率變化較爲敏感的保費融資業務的走勢及風險。

保費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在過往低息環境下,投保人希望透過保費融資賺取保險產品與貸款當中的息差,藉助槓桿效應倍大保單回報,然而此舉會同時倍大風險及可能損失。現時利率高企,保費融資的償債成本隨之上升,加之市面上以融資方式購買的多爲分紅保險產品,該類保單收益受保險公司投資表現影響,並非保證且回本期較長,令保費融資的風險驟增。

爲規管相關風險,保監局已於2022年聯合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步向業界發出指引,闡述保費融資的監管規定。就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人,新規定重點透過要求業界加強風險披露及完善負擔能力測試以保障投保人利益,相關要求已於2023年正式實施。保監局亦於2022年推出保費融資專題網頁,透過實際數字案例、醒目貼士等向公衆解說保費融資涉及的風險。

據最新數據,2023年保費融資活動已明顯放緩。新造保費中,保費融資業務佔比已由2022年的43%下跌至2023年的21%,2023年第四季度更跌至多年來單季最低水平的9%,反映投保人在高息環境下對保費融資取態審慎。

就保費融資保單,保監局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收到28宗和50宗相關投訴1,主要內容涉及中介人在銷售過程中未有提及有關風險,以及保單條款、借貸利率等資料不實或誤導。

市場走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有投保人可能認爲目前利率經已見頂並將逐步回調,正考慮使用保費融資;亦有投保人可能擔心高息仍將持續或保單回報不及預期,打算終止現有保單。保監局藉此機會,希望再次提醒投保人,使用保費融資,投保前後均應充分考慮,做出明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