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房企討錢不成,信託特種兵出手了

保險櫃被順走了幾天,榮奔置業(正榮地產子公司)向地產壹線表示:廈門信託並未承認搬走保險櫃一事,對後續處置也一概不談。

幾個月前,當融創撬了中融信託保險櫃的鎖時,業內紛紛調侃:得給權益複雜的項目上一把好鎖。

現在,這個建議不好用了。

上週廈門辦公區搬家時,正榮地產傻眼了——一項目整個保險櫃被偷了。

這個保險櫃裡放着廈門中樑·正榮天著潤宸項目的公章、財務章、土地使用權證等物品,總價30億元。

正榮查了攝像頭髮現,這次順走保險櫃的,是資方廈門信託。

“保險櫃”事件後,雙方都報了警。

廈門信託理直氣壯指出,房企已經違約,自己拿走保險櫃是合法行使權利。

正榮地產也大吐苦水:是廈門信託攔着我賣房子,才導致我無法回款還錢。

當大家都在沉船上的時候,房企和信託之間昔日情誼,頃刻消散。

該項目早年找到廈門信託配資4.5億元,利息10%,由此成立項目公司——正榮、中樑、廈門國際信託(簡稱“廈門信託”)持股比例分別爲51%、5%、44%,這是房企慣用的“明股實債”模式。

2022年2月,彼時房地產雷聲陣陣,作爲民企房企梯隊的一員,正榮、中樑遭到信用評級下調,股債雙殺。

幸運的是,兩家房企尚未有實質性違約,廈門項目也在正常運轉,並且已達到了申請預售證的條件。

正常操作下,正榮、中樑繼續操盤迴款,廈門信託拿回本金,賺些利息退出,皆大歡喜。

2022年3月,廈門信託要求正榮、中樑將名下股權質押給自己,爲自己的資金安全增設一道防火牆。

根據榮奔置業(正榮子公司)的說明,當時廈門信託承諾不影響項目正常運營,爲了維穩,正榮和中樑悉數照做。

廈門信託還是有些不安,2022年4月,廈門信託正式發函要求正榮、中樑控股要求提前還款,回購股權,當時距離之前約定的貸款期限還有半年。

但這段時間,廈門國際信託以“升級管控”等理由阻撓用印,這讓項目無法順利取得預售證。

廈門信託給出的理由:房價跌了,且兩家房企品牌產生負面,這時上架恐怕賣不了好價格,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兩家房企懵了:沒法開盤,我拿什麼還錢?

這時,廈門信託主動提出了協商方案:

首先是,3.2萬/平方米的價格收購正榮地產和中樑控股持有項目股權。

正榮和中樑不願意答應,因爲拿地時候樓面價的成本爲3.15萬/平,且項目已經建設一段時間,這個開價肯定是要虧穿的。

後面廈門信託又提出,由廈門信託代持股權,正榮和中樑交出操盤權,建發代管代建。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建發集團爲廈門信託的股東之一,持股比例10%。有人質疑,廈門信託在討錢時還不忘爲自家人輸送利益。

給出的項目售價不高,3.4萬/平,且沒有任何兜底約束條件。

對比一下,中樑·正榮天著潤宸直線距離不到800米的一個項目同爲正榮旗下的合作項目,均價賣到了3.8萬/平。

看到正榮和中樑無動於衷,廈門信託和建發有所鬆口:超過3.5萬/平也可以,但建發需要按照溢價部分的30%來進行抽成,還要收取2.5%管理費+2.5%營銷費+1%分銷費。

廈門信託緊咬着股權不放,是因爲相比債權人,作爲最大股東可以第一時間拿回本金利息。

建發也能小賺一筆代建費,中樑和正榮則分別要虧2.36億元、2.45億元,這兩家房企還是拒絕了這個方案。

雙方經歷了接近一年的協商談判,期間廈門信託還以“違約”爲由把正榮、中樑告上了法庭,到了今年,廈門信託還沒要回錢,項目也沒能開售。

誰也沒想到,廈門信託直接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扛走保險櫃。

廈門信託迴應稱,此舉是爲了維護投資者利益和國有資產安全,因爲對方違約在先,這是行使合法權利。

“保險櫃現在存放在我司辦公場所,封條保存完好,24小時視頻監控,後面還是三方共同管理。”

但正榮對該說法並不買賬。榮奔置業向地產壹線表示,根據各方簽署的《投後管理協議》,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聲稱其有權搬走保險櫃並無依據。

更重要的是,正榮現在完全不知道保險櫃存放於何處,更無任何監控、監管途徑(保險櫃原存放於正榮方處時,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可通過遠程視頻監控),違背各方共管約定。

目前,“保險櫃”事件仍未有進一步進展。

但能夠確認的是,花在項目身上的真金白銀正在流失,據瞭解,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項目額外增加的利息支出、工程投入、現金流損失已經高達6500多萬。

迫於資金壓力,項目工程、物業、銷售團隊已經撤場,項目售樓部已有一年沒有使用,可以說,未開售已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