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創”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本報記者 徐嘉偉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鄉村創意與可持續發展教席啓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項目設立於1992年,旨在促進不同國家的高校或研究機構在一定學科或領域內,圍繞科研、培訓、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以攜手應對挑戰,服務社會發展。截至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在120個國家設立了超950個教席,覆蓋教育、自然和社會科學、文化與交流等領域,其中,在中國設立的教席達30餘個。此次揭牌的鄉村創意與可持續發展教席專注於鄉村地區文化創意與發展,是北京大學的第三個教席。該教席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擔任教席主持人,目前已彙集了關注文化、鄉村領域的17位中外專家學者,並發展了相關合作機構與企業。

向勇介紹,教席將積極迴應和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聚焦鄉村文化創意的可持續發展,面向鄉村文化領域的兒童、婦女、創業者和基層管理者開展各類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文創實踐活動。對此,教席發佈了四大行動計劃——“花田課堂:兒童啓美的無界學院”“美麗工場:女性主理人的就業天地”“共富工坊:鄉創特派員的創扶基地”“向日葵計劃:鄉村治理者的育成行動”,以促進全球鄉村地區的創新與繁榮。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鄉村創意與可持續發展教席,是中國首個專注鄉村發展的教席組織。教席的設立將爲傳播中國鄉土鄉村文化與創意發展經驗,促進全球鄉村文化創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希望教席面向鄉村發展需要,圍繞當今時代鄉村文化創新發展的重大挑戰,通過高水平的研究培訓,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期戰略實施和全球鄉村發展作出貢獻。

啓動儀式後,相關專家圍繞鄉村創意、鄉村文化、鄉村振興等話題展開了學術研討。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認爲,中國人對鄉村的深厚情感與鄉村的風俗、傳統、禮儀緊密相關,而鄉村創意文旅的發展應以促進鄉村社區的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爲目標。

在安徽大學副教授左靖、廣州美術學院城鄉藝術建設研究院院長渠巖看來,鄉村建設是一項全面的社會設計工作,包含文化、社會、經濟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跨學科合作和社區參與。鄉村建設不僅是物質建設,更是文化和社區的復興,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作爲研討會的特別環節,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智能軟件技術與應用中心研究員張偉分享了教席正進行的項目——小方智能設計全球助農計劃。該計劃以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包裝設計爲導向,聚焦農村電商的包裝設計、品牌打造和包裝材質優化。目前,該計劃已爲阿克蘇蘋果、豐寧小米等325家客戶提供了普惠技術方案支持。

活動期間,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還開辦了鄉創與可持續發展工作坊,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多位教授圍繞教育賦能鄉村可持續發展等主題和參與成員共同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