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外賣再求開店 臺青鄭智榮用健康「金湯」登杭州月賣3萬份

鄭智榮選定杭州落腳,要在餐飲業闖出一片天。(圖/記者蔡紹堅攝)

記者蔡紹堅/杭州報導

臺灣近年開始流行外賣平臺大陸發展得更早,很多看見商機商人也創立「專爲外賣而生」的餐飲品牌。來自嘉義的鄭智榮今年在杭州創立「巴適金湯」品牌,鎖定忙於工作,無暇外出覓食的白領客羣餐點強調營養均衡、衛生平價,目前已經開到第7個據點,一個月能賣出近3萬份餐點。

▼大陸外賣平臺發展蓬勃,幾乎每個城市都能快速點到餐點。(圖/CFP)

鄭智榮出生於1990年,大學畢業就來到大陸發展,已待了6年,起初是四處尋找機會,但後來決定落腳杭州,投入餐飲業,鄭智榮表示,他出生在大家庭,因想拚出自己的事業,選擇具有發展潛力的大陸,「最早不知道應從何切入,就先觀察大家需要什麼,後來發現,很多傳統的餐飲系統面臨轉型升級,但找不到方式。」

鄭智榮指出,臺灣在餐飲的轉型升級上有很多經驗,尤其對完整SOP的建立很有心得,看到大陸有這方面的需求,就決定從這裡着手,「我們爲一些有意轉型或新開設的餐廳擔任顧問,替他們建立內場外場的SOP,提供環境裝潢菜式設計建議,甚至是代運營一段時間,讓他們能夠上軌道。」

▼「巴適金湯」強調營養均衡,有肉也有菜。(圖/鄭智榮提供)

從事餐飲轉型升級一段時間後,鄭智榮也發現,大陸的外賣平臺非常興盛,很大一部份的人用外賣來解決一日三餐,「我最開始想到的不是商機,而是自己在叫外賣的過程中,發現餐點很少有能夠滿足我的,因爲我喜歡有肉有菜、營養均衡,然後不要太油,但外賣能叫到的,不是有肉沒菜,就是有菜沒肉,而且幾乎都很油。」

於是,鄭智榮決定自己研發一個主攻外賣,強調營養均衡、衛生乾淨、價格親民,而且不要太過油膩的餐飲品牌,他說,「我鎖定的是忙於工作的白領客羣,他們有叫外賣的需求,但又想吃得開心、吃得健康、吃得便宜。」

經過各項考量,鄭智榮選定了類似小火鍋的「金湯」,他指出,金湯完全不加一滴油,所以不用擔心地溝油問題,然後每份都是一鍋一燒,衛生上也有保障,食材有肉也有菜,只經過簡單的烹調,強調食材原味,沒有複雜的調味過程,價格定在20至30元人民幣(約85至130元新臺幣),符合先前設定的各項訴求。

▼「巴適金湯」價位親民,在外賣平臺上很有競爭力。(圖/鄭智榮提供)

「巴適金湯」開業一年多已有7個據點,能輻射到杭州大部分辦公集中區,一個月可賣出近3萬份餐點,鄭智榮表示,從外賣平臺的數據觀察,餐點的回頭率很高,曾有一名消費者在23天內就訂購了21次,「若是你認爲不健康、不好吃的餐點,是不太可能連續一直品嚐的,所以顧客願意長期吃我們的東西代表對我們餐點的信任,也達成我們最初的目標了。」

對於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大陸發展的現象,鄭智榮認爲,未來只會更加普遍,因爲大陸的市場非常大,且一直有新的商機產生;不過也要注意,不能只看到市場很大,就盲目創業,「一定要先做好功課,知道當地的『需求』爲何,並瞭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能做到什麼程度,畢竟創業還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能夠長期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

▼「巴適金湯」在外賣平臺上有衆多好評。(圖/記者蔡紹堅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