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特斯拉大漲 氫動力戲劇性演出

【文/邱明媚】

特斯拉魅力席捲全球,這家十年前誕生在舊金山灣區的純電動車公司,雖然在全球市佔率只有○.○二五%,但話題不斷、股價直飛沖天。特斯拉的設計概念完全顛覆傳統汽車產業,靠着七千顆電池,和鋁合金薄如手機機殼的車體設計,設計出耗能不到燃油車三分之一,瞬間啓動馬力與續航力驚人的革命性產品,完全顛覆汽車傳統產業鏈的邏輯,迫使研究分析師重新繪製未來的產業關聯圖!

燃料電池春雷乍響

而特斯拉並非創辦人馬斯克的唯一成就,過去一年馬斯克創辦的太陽城(SolarCity)股價大漲超過三倍,瘋狂的馬斯克還打算十年後推出低於五十萬美元的火箭平價的把人類、動植物送上火星。馬斯克這一切不可思議的夢想,就像特斯拉總部設在高科技重鎮舊金山,而非汽車或工業重鎮的底特律或芝加哥,源自其跨界的思維和對能源革命的堅持。

有趣的是,正當全球投資人瘋狂追逐特斯拉概念股的同時,以「氫」爲動力的燃料電池產業鏈,由於供應來源的可選擇性多(化工類甲醇、天然氣、沼氣等),公用設備重置費用低的誘因,加上美國因爲頁岩氣而改變的能源政策,相關類股也像春雷乍響,股價噴出。事實上年初以來,美股中原油及燃料類股平均跌幅二.二一%,而最強的道瓊工業指數同期漲幅也只有三.五一%,然而筆者在一七六一期今年一月專欄〈「氫經濟」跟着高爾投資吧!〉一文中提及的美國四檔燃料電池股,卻出現驚人漲幅,陡峭的走勢甚至凌駕特斯拉。

雖然馬斯克對氫動力嗤之以鼻,認爲這是傳統車商行銷伎倆,認定「氫」是危險性很高的氣體,頂多只能用來推動火箭。不過如果從各國近期的能源政策來看,經過多年摸索新能源版圖的輪廓已經清晰浮現!

美國

以美國和加拿大爲首的北美向來是能源領域的領頭羊,也是主導能源趨勢的先鋒部隊。近年來美東面對北極風暴,美西卻年年缺水,加快了美國政府與企業的解決速度,例如爲了降低碳排放量,絞盡腦汁地尋找替代能源並提出補助方案;以美國加州政府爲例,規定車商在二○二五年前,銷售的新車至少要有一五%爲零排碳汽車,並具體的推動十年內要興建一百座加氫站,不但如此,還讓韓國現代、日商豐田本田在加州取得的零排碳車輛額度,銷售氫燃料電池車得到的額度是電動車的兩倍,並未讓特斯拉獨佔鰲頭,這也說明了何以豐田回嗆馬斯克:FCV一五年在加州量產首期目標一萬輛,氫燃料電池發展速度將超乎預期,纔是未來霸主。而Mercedes-Benz甚至預言:二○五○年將只有Full Cell(氫能)車!

德國

務實的德國更是直接利用密佈全國的鐵路網絡就地取材,而德國E.ON更已經將風力發電轉爲氫氣,實現二○二三年每九○公里就有一個,全國四百座的加氫站,最終完成一千座。

瑞典

北歐起步更早,瑞典MyFC公司二○一三年便推出可攜式燃料電池充電器PowerTrekk,正式在美國通路銷售,單價爲二二九美元,用於小型電子產品例如數位相機或手機,由美商SiGNa化學公司開發,只要一瓢清水,用完即丟,噱頭十足。

英國

倫敦在奧運中所展現的新氣象中包含了五座再生能源加氫站,包括大倫敦區的管理機構市政中心、機場的能源改造,並訂出二○三○年一五○萬輛燃料電池電動車,全國一一五○個加氫站的目標。

韓國

韓國浦項鋼鐵則透過和FCEL合作,在首爾的華城市捷運站周邊完成二十一座FuelCell公園,成爲目前全球最大氫能公園,突顯其貫徹乾淨能源的決心。

中國

至於中國的能源政策,則更是最有趣的觀察,日前在全國人大宣示不排除下重手捍衛環保的總理李克強,會中接見了東嶽集團首席科學家張永明。張永明向李克強展示公司已經商品化的離子膜產品,李克強加冕東嶽集團的科技創新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有極大貢獻,當天恆生指數大跌近四百點,跌幅高達一.七五%,東嶽股價逆勢大漲一五%。李克強曾在五年前造訪該公司,當時尚未商品化,而東嶽也正是財訊創辦人邱永漢生前最後一次拜訪的公司,距離現在剛好整整兩年。(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69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