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風山高稻長,袁隆平的多面人生:除了關心水稻,還拉小提琴

一、袁隆平出身不凡,良好的家庭教育,滋養成了全面發展的五好少年

說到中國近代偉人、對我國做出歷史性貢獻的人,那絕對繞不開袁隆平。袁老出生於戰亂年代的北平,接生醫生爲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林巧稚。父親歷任平漢鐵路局秘書、國民第二集團軍駐渝上校秘書、南京政府僑務委科長;母親曾在揚州教會學校讀書,能講嫺熟流利的英文,並通讀過尼采的哲學著作。高起點意味着靈氣,因此幼年隆平的啓蒙教材,是尼采的哲學鉅著《悲劇的誕生》,並從母親處學會流利的英語。

袁隆平

抗戰後,隨遷輾轉鍾靈毓秀的廬山,奔騰不息的重慶嘉陵江,曾獲全國游泳預選賽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大學就讀於西南農業大學前身相輝學院,解放畢業後,分配在湖南安江農校,開始長達18年的中專老師生涯。

因爲戰爭,他們顛沛流離,輾轉多地,依舊堅持讓孩子們上學讀書,讀完這本書的前半部分,瞭解了袁爺爺的原生家庭,我纔對會說英語,會拉小提琴,還是游泳冠軍的雜交水稻之父不感到那麼驚訝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爲從小就生活在魚米之鄉,小時候看見過插秧,聽大人們講過雜交水稻的一些事,聽外公講過稻子和稗子的區別,知道早稻、中稻和晚稻……但是,我從來不知道雜交水稻竟是經歷了這麼艱難的過程,才得以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說雜交水稻,並不是袁爺爺第一個提出來的,但是世界上多少水稻專家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遇到跨不過去的難題,最終選擇了放棄。六七十年代,咱們多麼糟糕的環境,袁爺爺他堅持下來了。文中寫到他的試驗田和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禾苗曾多次被毀,看的我差點淚目,恨恨的,但也慶幸,袁爺爺的毅力最終打敗了所有困難。

我曾經在網上看見過兩張照片,一張是在家裡,袁爺爺拉着小提琴,鄧哲奶奶彈着鋼琴,他們琴瑟和鳴,就是一對幸福的神仙眷侶。另一張照片是袁爺爺站在他心愛的稻田間拉小提琴,他身披霞光,琴聲一定優雅動聽。

這是他大學時期的夢想,工作之後第一個月工資便買了一把小提琴,白天在田間勞作,晚上空閒之餘便會拉小提琴,廣袤大地,滿天繁星,稻田蛙聲一片,琴聲悠揚,在艱苦的歲月裡,這是多麼美好又奢侈的時光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不畏艱險肯攀登,終於在雜交水稻這張捲紙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袁爺爺說人就像種子,好的種子首先對種植條件要求低,其次便是產量大,最後抵風霜、病蟲等的抗逆性要好。他把自己培育成了一顆種子,袁爺爺用金燦燦的稻田照亮了我們的生活,感恩銘記,以後定會珍惜糧食,做好一粒種子!

袁老不單單是水稻的專家,還是個多才多藝有趣味的人。他會打撲克,下棋,打麻將,還會唱英語歌,俄語歌,還是游泳健將。當年在比賽完後笑稱:“我現在是80多歲的年齡,60多歲的身體,40多歲的心態,30多歲的肌肉彈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多少年輕人都沒有的覺悟啊,就是因爲有這樣的毅力,袁老的一生都獻給了全人類能吃飽的事業上。他最大的遺憾估計就是沒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在他的搖籃前對他講尼采的哲學和教他英語的啓蒙老師,對他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人間沒有完美,只能徒留遺憾。歌德曾經說過:灰色的理論到處都有,我的朋友,只有生活之樹四季常青,鬱鬱蔥蔥。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縱觀袁老取得偉大成就的一些原因:良好的教育,一方面是比較優質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比較不錯的學校教育,前者培養了他良好的習慣、思維、品性,後者使他習得英語和農識。尤其是英文使他可以無障礙閱讀外文、出國交流。

袁老可貴的精神,是從問題中看到希望的樂觀精神、不迷信權威的實踐探索精神、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使得他可以專注於選擇的事業,在嘲笑、質疑聲中前進,在別人以爲的只增草不增谷的失敗中看到了增產的希望。

他溫馨的家庭,能陪着他在茫茫稻海找那根“針”,能在他被質疑的時候鼓勵他、相信他,能在他專注於事業的時候照顧好家庭,袁老的妻子幫他築好了家的堡壘,使他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力量。

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像小馬過河,自己總得試試

他的貴人很多,是冒着巨大風險幫他保留幾個盆盆罐罐的愛徒,當時爲他答疑解惑的前輩,提議建項開始正規科研的中央學者前輩,爲人慷慨,能團結人辦大事,飢餓年代能分享蘿蔔,研究中無私分享自己的知識、努力培育的種子、手把手教怎麼種。

圖片來源於網絡

袁老不迷信權威的作風也使我印象深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像小馬過河,自己總得試試。但我們有很多時候就是會不自信,會在嘗試前就偃旗息鼓。袁老在那樣的年代,在權威的專家都打擊的時候能堅持自我,不迷信權威+獲得了實踐的反饋堅定了信心+心懷天下+樂觀積極看待挫折與問題,使得他能成爲後來者居上的雜交水稻之父。

袁老在成功種出雜交水稻後,從來沒有止步不前,永遠在路上,永遠給自己設立目標,不斷去研究、不斷去突破。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搞雜交制種,更不能靠神仙和上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歷經十年,終於找到打開雜交水稻育種之門的金鑰匙——野生水稻雄性不育株:野敗。袁隆平憑着自己的一雙手、一顆聰明的頭腦,帶領着自己的團隊,不畏艱險肯攀登,終於在雜交水稻這張捲紙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人民”是程度很深範圍很廣的名詞,可用在袁老身上,恰如其分

“人民”是程度很深範圍很廣的名詞,可用在袁老身上,恰如其分。袁老逝世的當天上午,某平臺傳出謠言,所在的讀書羣裡不明真相,齊齊嘆息,但仍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我向那位譁衆取寵的小丑爆了粗口,遂藉着管理員的便利清洗門戶,我沒興趣研究他的心理,只能感慨物種的多樣性,並要承認人類在不明是非是會退化的——退化成宵小之輩。

緊接着,下午新華社發佈消息,袁老永遠離開了他的田,世人皆痛,自發紀念,在記憶中僅有1997年總設計師離世達到如此程度的情感集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雜交水稻有多重要?它提供了30%的增量,如果沒有這30%,中國的整個糧食產業鏈將形成極大波動,尤其是價格的波動,不懂?可以參照前兩年的豬肉。而鹽鹼地和沙漠可以種出糧食,在袁隆平之前敢想?

中國有18億畝耕地紅線,但隨着經濟建設需要,這個紅線能不能守得住,我並不樂觀,而鹽鹼地能種出糧食(雖然目前產量不高),這相當於給中國未來的糧食安全上了一份最符合國情的保險。當年袁隆平的目標是畝產1000,現在翻了番,創造這個可以永載史冊科技史冊的奇蹟,他花了60多年的時間。

1971年初春,袁隆平採用共性繁殖分櫱的方法,將所得的46株“野敗”全都種到了實驗田中。四個月後,袁隆平收穫了一小袋秈稻廣矮3784與“野敗”雜交的稻種。他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一顆小行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股票深交所上市、袁隆平品牌無形資產價值1008.9億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又有人說,他是爲了獲得名利,那名利在哪裡?省委組織部長封的官不當,幾十元錢的衣服二百元錢的手錶,我一個平頭百姓渾身行頭夠他十倍,你見過這種“名利雙收”?書中還提到了袁老的車,如果是你奮鬥一輩子,在安江農校的臭水溝旁,頂着被運動分子發現的風險育苗,就爲了將來能開輛雪佛蘭賽歐,戴塊卡西歐?

神農嘗百草,袁隆平的實驗又豈止千次?他的功績不可磨滅,這是一位爲人類謀出路的得“稻”高人,遺體告別儀式上,有人專程從五湖四海趕到長沙,說明什麼?說明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必將他高高舉起。農業是社會的基礎,而糧食是基礎的基礎,有了堅實的基礎,社會主義的高樓大廈纔會堅若磐石,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簡單串了一遍袁隆平的生平,真的是光彩熠熠,充滿人格魅力,具備了中國人自古倡導的很多優點。

他儉樸,他從來不穿超過200元的皮鞋,領帶從來都是10塊的地攤貨,哪怕他是身家千億的“富豪”;他達觀,他培育的不育株兩次被毀,他國外被批鬥,都完全沒有影響他繼續研究的腳步;他執着,在面臨國內外對雜交技術的不信任和一些人的指責非難,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路;他聰明,他的學習,體育從小都名列前茅,還會拉小提琴來舒解自己的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的,我看到的袁隆平是一個神,他沒有缺點,他是完美的。也正是如此,我看很多寫袁老生平的書都感覺有一股子黨刊味道,全力吹捧,甚至主觀臆斷,和我剛上班時候看的什麼工人先進事蹟彙編如出一轍。

我不想看這種東西,我想看一個更客觀,更全面,更真實的傳記。人一定有缺點,有弱項,我想要了解一個人,我不想只聽他的好,我也想聽他的弱點,他的小“邪惡”。我敬重袁隆平,甚至是崇拜,我覺得一個科學家的成就是給全人類的禮物,是最了不起的人,政治成就都是暫時的,科學成就纔是永恆的,它讓我們人類進步。

網絡發達碎片化了我們的專注力。那個年代,甚至交通都未必發達,但也因爲這樣的環境使得他們專注力更集中。書中有一個描述我印象深刻,就是花粉花期不一致導致的育種瓶頸時,袁老可以不斷思考並在某個看到不同日帶來的稻穗變化而想到瓶頸原因。

這就是聚焦思考的結果,與現代人比,那個年代娛樂活動少,擁有比今天更多的碎片空白時間,恰恰是未被填充的這些時間可以用來聚焦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當年的人比,之所以袁老可以聚焦思考突破瓶頸,是因爲他的責任感、使命感更強,在其位者的內在動機和他個人興趣使命的內在動機比別人強。如何在網絡化充斥碎片化時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專注力和思考時間,值得我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