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淘寶臺灣 贏面子輸裡子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9月3日愛奇藝臺灣站退出臺灣後,10月15日淘寶臺灣也無預警的宣佈,將於今年年底正式停止在臺灣的營運,並自15日上午11點起,關閉平臺下單、賣家入駐與商品上架等功能。在政府大力打壓陸資平臺下,會有此一結果並不意外。但將在臺的大陸網路平臺踢出臺灣,對我們真的有助益嗎?答案恐怕是相反的。

我國對陸資管制法源主要爲2015年經濟部訂立的《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原本就相當嚴格,行業採正面表列方式,且直接或間接持有該第三地區公司股份或出資總額逾30%就會被認定是陸資。不過由政府近期的做法可知,陸資管制正逐漸掐緊。

首先,今年8月投審會對經營淘寶臺灣的英商克雷達裁罰,就認爲形式上阿里巴巴集團對英商克雷達未達上述3成門檻,但以公司章程等理由,認定阿里巴巴有實質控制力,被列爲陸資。

其次,經濟部已經預告將大幅修改上述辦法,將增加分層認定計算法、實質控制力與黨政軍條款等新規範,只要有來自大陸的資金,動輒都會被認定是陸資。且修改陸資在臺禁止事項,包括禁止代理大陸OTT服務,導致愛奇藝臺灣站被迫退出臺灣市場。

另外,陸委會也表示將嚴格執行《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第8條第2項對於經濟上具有獨佔、寡佔或壟斷性地位;政治、社會、文化上具有敏感性或影響國家安全;對國內經濟發展或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等得限制或禁止。

大陸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已居全球重要的地位,其中又以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巴巴與淘寶最具影響力,大幅改變交易型態。政府只見到大陸商品透過其平臺長趨直入臺灣市場,卻未見臺灣也有不少商品同樣透過該平臺行銷至大陸及各國市場。即使淘寶臺灣關站,國人僅需轉至大陸或他國的平臺或APP,毫無影響。

然而,此舉形同政府拋棄管制權,不但政府難以收到跨境交易的稅收,缺少臺灣站之後,國人遇到消費糾紛時,只能透過大陸客服協助,臺灣消費者權益難以保障;淘寶臺灣過去經常舉辦各種課程,輔助國人在淘寶上架,進軍大陸市場,並舉辦臺灣相關活動,提高臺灣商品的能見度,未來類似的活動勢必大幅減少,尤其不利臺灣小型商家發展。

由於我國對陸資管制過嚴,根本無法以陸資身分在臺投資,而被迫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合資等方式繞行。現又面臨政府加強管控,迫使陸資網路平臺紛紛退出臺灣,表面上看似政府去中化的政策大獲成功,實際上卻無益臺灣的產業發展。(作者爲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