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8月沒颱風 鄭明典:創56年最低紀錄

臺灣今年夏天超級怪異,7月爆熱,各地頻傳高溫,烤得像熟番薯般,打破中央氣象局多項歷史紀錄。(圖/中央氣象局)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29日舉行秋季天氣展望記者會,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說,今年7月西太平洋季風槽偏強,颱風生成數多。8月季風槽弱,僅有1個颱風從東太平洋移入,西太平洋颱風生成數掛零,創1958年臺風警報發佈以來最低紀錄,「這是非常特別的現象」。

中央氣象局表示,預測9至11月侵臺臺風約2個,加上7月有1個颱風侵臺,今年全年侵臺的颱風可能不會超過3個,將低於預測值

鄭明典說,根據資料研判,今年9月到11月平均有1.2個颱風侵臺,也就是不多於2個;根據預測數據,加上今年7月唯一侵臺的麥德姆颱風,今年侵臺臺風的總數最高應不會超過3個。

不過,今年侵臺臺風數雖極可能低於氣象局原估的3至5個預測值,但今年秋天西北太平洋將有機會進入颱風的活躍期。

▼每年八月最少2颱風,中南部缺水苦。(圖/東森新聞

鄭明典表示,秋天颱風多半生成在臺灣東側,預測路徑北轉機率大,秋臺到臺灣附近時強度常會中度以上,輕臺較少,要注意的是否有產生東北季風共伴效應

各國關注聖嬰現象發展,最近紛紛下修預測,鄭明典說,今年還是有聖嬰現象的生成機率,不過機率下降,聖嬰現象縱使發生,強度也將減弱,研究顯示,聖嬰發展時南海菲律賓印尼羣島一帶偏幹,臺灣附近也將偏幹,雨量偏少。

鄭明典提醒,中南部10月以後進入枯水期,若無颱風,預期9月、10月、11月降雨將不明顯;氣溫則正常偏暖。

中秋節假期是否能順利賞月,鄭明典說,太平洋高壓將自下週起慢慢減弱,北方天氣系統將更接近,可能影響中秋假期天氣,若在鋒面空檔,各地將有好天氣,若鋒面接近,雲量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