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海內外人才 “留學北京+”來了

全國創業友好型城市排名第一、研發人員已超40萬……4月28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披露了北京在科技創新、人才吸納上的最新成果和行動計劃。在建設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的過程中,北京正從政策、培訓等多角度對青年進行扶持。爲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來到北京,論壇啓動了“留學北京+”行動,簡化簽證辦理流程,鼓勵國際留學生來到北京就業創業。同時,海內外機構還圍繞“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簽署了合作協議,以此深化非教育系統國家公派留學選派模式的改革試點。

建設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

隨着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速,青年在構建可持續創新動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具備哪些優勢?又扮演着哪些角色?爲全面展現青年在科創領域的發展成果,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聯合北京海外學人中心在論壇上發佈了《2024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稱,北京市研發人員已超過40萬,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連續保持在6%左右,居全球前列。機構方面,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數量都在全國位居首位。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的數據,中國創新指數排名位列全球第12位,北京在全球創新集羣地區排名第4位。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發佈的《報告》梳理了北京在建設青年創業友好型城市過程中的種種做法。包括給予政策支持和相關專業培訓等。以海淀區爲例,海淀區通過“薪火共燃”計劃、“海LINK”實訓計劃、“三個一千”領軍企業培養工程等,累計培養了1000餘名優秀青年企業家、各領域領軍人才4000餘人次。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與澤平宏觀發佈的中國青年創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北京在全國城市創業環境排名第二,企業家精神排名第二,在全國創業友好型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

推出10項便利化措施

作爲本屆論壇的亮點之一,北京海外學人中心、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會同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在京高校,共同發佈“留學北京+”行動,共推出10項便利化措施,從實習、工作、創業、生活融入四個方面爲國際留學生制定服務包。

具體來看,在“留學北京+”行動實施後,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高校的優秀國際留學生,符合條件的均可在京實習。同時,留學生的簽證辦理流程也將進一步簡化,畢業後辦理工作許可時,可免除2年工作經驗要求。針對近兩年取得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國內“雙一流”高校學士及以上學位的外籍畢業生,將給予首次最長3年有效期的工作許可,符合條件的外籍博士,還可申請在華永久居留。

此外,“留學北京+”行動還將爲優秀來華國際留學生搭建在京工作平臺,通過京津冀國際青年人才“雙百”對接會(GT2HR)、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等,集中發佈京津冀地區國際崗位,面向來華國際留學生開放。同時,暢通優秀國際留學生在京創新創業渠道。併爲在京國際留學生提供漢語培訓、節日聯誼、參觀交流等多項融入式服務。鼓勵更多青年人投身科創事業,論壇上,首鋼基金髮起設立了全球青年人才創新發展投資基金。

深化公派留學改革試點

爲推動更多海內外人才認識北京、瞭解北京,論壇當天,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聯合43家國內外機構共同啓動了聯繫北京·全球創新服務網絡(Global Network for Innovation Service,GNIS)。作爲“聯繫北京”的重要組成部分,GNIS將以官方網站爲載體,分享創新資源、人才政策和服務舉措,提供青年人才交流機會,吸引全球人才落地北京。

談及海內外人才交流現狀,北京大學副校長方方分享了一組來自北京大學的數據。近五年時間裡,北京大學從海外引進了超600位教學科研人員,在引進的教學科研人員中,90%爲40歲以下青年人才。方方表示,目前北京大學已形成了動態金字塔式的人才結構。

此外,北京大學的博雅博士後項目也吸引了來自全球多所高校的150多名博士參加,培養質量得到國內外頂尖高校與研究機構的認可。

實現人才交流互通,海內外機構間的合作必不可少。論壇上,北京海外學人中心還分別與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德國史太白國際商務與創業學院就“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簽署了合作協議,啓動北京公派出國人才培養德國專項,強化部市合作成果,深化非教育系統國家公派留學選派模式的改革試點。

北京商報記者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