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最長“雙11”,跳出“最低價”的泥沼

10月14日,淘寶、京東正面交鋒,同步開啓大促宣傳。幾天前,拼多多、抖音電商、快手則率先搶跑,史上最長的"雙11"說來就來。

除了戰線拉長,"雙11"另一個最直觀的變化,便是各大平臺不再執迷於最低價。這意味着高調的價格戰打了大半年,終迎拐點。

"全網最低價"不再是全網所追求的了。

繼鬆綁"僅退款"之後,各大平臺開始主動弱化低價,回調政策爲商家減負,對品質負責,平衡商家和消費者的利益。

淘寶天貓直言不諱,不以絕對的低價去贏得消費者,讓商品的質量始終是我們的底線。京東的宣傳重點則轉向優質的售後服務、以舊換新。抖音強調拿出真金白銀,"百億消費券"無限升級,但沒有對全網比價跟進加碼。

16年裡,"低價"從深藏在越來越複雜的玩法之中,逐漸演變爲最低價的廝殺,"雙11"玩法從最初簡單明瞭的5折促銷,成爲各家內卷式的爭相壓價甚至虧本促銷的危險玩法。

無休止的價格戰,不僅是資源戰也是消耗戰。對低價的無限追求,讓大品牌疲於應戰,也讓中小商家被迫捲入生死搏殺。

與之相伴,行業惡性內卷,網購商品均價、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降低,惡意僅退款和"薅羊毛"大行其道,一再衝擊正常的營商環境。

電商市場爭奪由增量轉爲存量的事實,但相比於盲目追求絕對的低價,更需要探索差異化競爭力,走出追求"最低價"的泥沼。

蛋糕越做越大是事實,但消費者的體驗不能不升反降。低價之外,品牌、品質、用戶體驗和售後服務迴歸,其實是"雙11"反思自我、迴歸自我、超越自我。

這些關鍵詞背後,是促消費諸多"大招"解鎖,政策紅利的加倍釋放。

比如,以淘寶天貓爲代表的巨頭,支付壁壘打通,消費體驗提升。同時,國家以及地方以舊換新補貼與"雙11"優惠疊加聯手,國內消費需求持續增長。

"雙11"的特殊節點,銜接黃金週,蓄力年終大促,成爲提升全民消費意願的關鍵時間窗口。

被寄予厚望的"雙11"購物節,不僅要看數據的規模成色,更要看消費活力的釋放、潛力的激發和信心的恢復。

這些或許纔是"雙11"大促的底色。一年一度的"雙11",不僅僅是電商的戰事,更是廣義的社會消費的真實反饋與實踐。

對每一個參與者來說,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提供更好的消費者體驗,還要努力創造需求。有規模、有品質的"雙11",才能真正加速消費回暖。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