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風者」5月上線 氣象署預報更精準
我國首顆自制氣象衛星「獵風者」已發射升空,預計5月開始提供資料,展開氣象相關服務。(太空中心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我國致力發展太空科技,政府預計到120年度,將預算加碼至400億元。去年10月初已順利發射升空的本土首顆自制氣象衛星「獵風者」,目前已展開儀器參數調整及觀測數據最佳化階段,預計5月開始提供氣象資料。
根據國科會業務報告,政府覈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劃」,原定於108年至117年間,10年挹注251億元經費,但考量到國際太空科技快速發展,因此於110年起逐年編列科技預算投入太空計劃,預計到120年,加碼預算高達400億元。
至於「獵風者」衛星目前動態,國科會表示,大部分關鍵元件及任務酬載已開機,並完成初步飛試驗測,其搭載國家太空中心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及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等系統,82%的酬載由我國自主研發,未來將和運作中的「福衛七號」衛星相輔相成,加入氣象資料開放行列,共同爲全球氣象科學與天氣預報盡一份心力。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多次表示,「獵風者衛星」爲臺灣繼「福衛五號」後,第2枚我國自制衛星,以及後續自制的「福衛八號」遙測衛星,都將攜帶相同的「衛星導航接收機」(GPSR)在軌操進行驗證,相關技術有助於臺灣未來發展衛星科技,應用層面廣泛。
中央氣象署說明,目前海面上的風力資料,僅能透過浮標、船舶蒐集數據,能掌握的範圍有限,「獵風者」氣象衛星未來上線後,能捕捉到更多數據,再將數字更新至預測模型後,可得出更精準的海面風力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