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枚MIT氣象衛星 獵風者啓航

蔡英文出席起運典禮致詞表示,獵風者衛星是臺灣第一顆自制氣象衛星,歷經近10年心血、無數次測試,好不容易要準備進入發射升空階段,她很高興見證臺灣太空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她說,獵風者衛星從構想、設計到製作,都是土生土長的「臺灣製造」,有8成以上關鍵元件都是臺灣研發製造。未來發射升空後,將執行海面風速觀測任務,蒐集中低緯度區的海面風速資料,可更精準掌握劇烈天氣在海面上生成初期的數據,對全球氣象觀測預報,將是一重大突破。

蔡英文強調,獵風者衛星承載臺灣發展太空產業、參與太空時代的決心;更代表「臺灣製造」不僅能站上國際,也能飛向太空。政府未來在第三期計劃10年投入251億元,會給予太空產業發展最大支持。

行政院長陳建仁也表示,獵風者自制率高達82%,未來應用在氣象預報、科學研究及元件技術驗證上,都可向國際證明臺灣的自制高階氣象衛星能力,並促進臺灣跟歐美等國際產業接軌。

另外,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太空科技發展快速、太空經濟已成形,並帶動臺灣的太空產業鏈,其中在地面設備部分,2020年至2025年相關產值,預估可增加新臺幣800億元,總產值將可達到3,000億元;以2022年來說,成長幅度更超過20%,大幅優於全球市場幅度0.3%。

本報訊

獵風者衛星是繼福衛五號之後,第2顆由臺灣自制的衛星、爲首枚自制氣象衛星,原屬於福爾摩沙衛星7號計劃中的自主衛星,但因任務調整而命名爲「獵風者(TRITON)」,其關鍵元件自制率達82%,升空後將驗證臺灣自制的10項關鍵元件與技術。

獵風者小檔案

獵風者衛星上軌道後,未來將應用在氣象預報及科學研究上,初期蒐集範圍將集中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低緯度帶,預估可提供劇烈天氣生成初期的觀測資料,搭配地面雷達的高解析度沿海風場資料,將可使用於颱風路徑、強降雨預測,也可進行海氣交互作用等研究及相關應用。